文明祭扫,让清明节更“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时。为保障清明祭扫活动顺利开展,我省多地发出清明祭扫提示。南京发布清明“祭扫须知”,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营造安全、文明、和谐、有序的良好祭扫氛围。苏州市民政局提醒广大群众提前10天通过“苏周到”APP中“苏城数字殡葬”小程序或访问“苏城数字殡葬”网站预约(预约操作指南附后)。手机、网络预约有困难的,可拨打“96444”殡葬服务专线进行电话预约。还推出了“铁路+公交”接驳专线,做好交通保障服务工作。为满足市民群众清明前祭扫出行需求,常州公交在3月11日—4月2日期间的周六、周日,开通4条休息日清明祭扫专线。3月14日下午,镇江召开2023年清明节祭扫工作新闻发布会。今年全市公墓全部有序开放清明祭扫,从即日起至4月18日,市民政部门将牵头市公安、城管、消防、卫健等部门以及当地政府共同做好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工作,为广大市民提供平安、文明、和谐的节日祭扫氛围。
清明节是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时节。清明节历来有上坟扫墓、焚烧冥纸、祭祀先人的传统习俗。人们通过虔诚的祭祀活动,表达慎终追远的情怀。清明节是文化因素相互融合的结果,所蕴含的不仅是人们对祖先的崇拜,更有我国的孝道文化。清明节的传承,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借节日之机,开展一些祭祀活动,以告慰祖先;给逝去的人烧点冥纸,以慰藉思念,无可非议。但当今在清明节祭祀活动中,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依然存在。如有的在坟前墓旁比谁的祭祀品贵,花样多;有的大把烧纸钱,整堆燃鞭炮;有的还仿造一些纸制的现实生活中时尚用品进行焚烧等。烟火缭绕,灰烬飞扬。这样的祭祀,不仅浪费钱财,也污染环境,而且极易引发火灾,使颇有文化内涵的节日变得浅薄、低俗。
祭扫寄托一种哀思,注重的是祭祀内核,重在心而不拘于形。我国是文明古国,清明节作为文化符号,蕴涵着独特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内核。坦诚相待,以心交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虔诚心至,寄托哀思重于心不拘于形。今天,我们在继承清明节习俗的同时,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传承文明,不断升华。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民众破除陋习观念,实行文明祭祀。引导人们在清明节开展祭祀活动时,以文明向上的方式来告慰先祖,可采用鲜花祭扫、网络祭扫、植树踏青、家庭追思会等方式缅怀亲友、寄托哀思,自觉抵制封建迷信行为和低俗祭祀用品。传承文化习俗又遵守现代文明,既能达到祭奠亡者、激励世人的效果,又能展示现代人文明程度的提高。同样也能够抚今追昔、叙述衷情。虔诚心至是最好的寄托。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做文明祭扫的先行者、移风易俗的带头人,引领广大市民转观念、破陋俗、树新风,厚养礼葬、绿色殡葬理念渐成风尚,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文明建设。
怀古寄哀思,勿忘珍惜眼前人。清明节假期是祭扫高峰,清明不忘安全,祭祀不忘文明,共同营造文明祭礼的氛围,平安健康就是对先人最好的告慰。清明节在即,期待人们改变陋习,打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绿色、有序的节日祭扫氛围,让清明节更“清明”。
新闻中心
更多- 围绕光通信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精准招引“强链、补链、延链”项目 双辰科创谷用心谋“芯”篇
- 世纪互联三期智能算力中心项目总投资30亿元,预计明年一季度全面投产 太仓有“数” “智”绘未来
- 润理(苏州)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打破国际垄断,研发出高真空硅片氢气清洗系统和高真空键合系统 填补国内光刻预处理技术空白
- 我市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 提振精气神 干好精细活
- 市委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集中反馈会暨集体约谈会 做深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
- 太仓与德国莱茵内卡再添新合作 签约特殊教育合作项目
- 一批外资标志性项目在我市加速落地 外资持续“加仓” 彰显“太仓磁场”
- 徐华东率队慰问驻苏部队和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 深化军地协同 拓展双拥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