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 绿色发展]作坊搬掉 城厢沈家桥变美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7-09-20


沈家桥是城厢镇新农村25组的一条小桥,新农村很多人知道这个地方,是因为过去这里的环境脏乱,桥边的闲置厂房中聚集了多个废塑料回收加工作坊,废塑料不仅堆满了厂区,还堆到了路边。废塑料的粉碎、造粒等加工过程,更是对周边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村民反应强烈。263行动中,城厢镇和新农村将沈家桥作为重点地块进行了彻底整治。
从204国道葛隆检查站北边一条村道向西,走大约200米就能到沈家桥。这里既靠近上海,又离公路很近,并且有现成的厂房、场地,曾受到了废塑料回收加工作坊的青睐。 记者在现场看到,以前出租给废塑料加工作坊的两个厂区都空着,这两个厂区的院子都挺大,院墙边还搭建着几个简易的厂房,现在厂房也空着,只剩下一些弃置的破桌椅。厂区的院子空空荡荡的,没有任何东西,和整治前满院的废塑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农村工作人员提供的整治前照片显示,过去这两个院子里都堆满了塑料,这些塑料既有水管之类的建材,也有电线皮、塑料袋,还有各种黑色的注塑件,还有的因为用塑料布捆成了大包,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因为废塑料实在太多,还有不少堆出了院墙,在路边都堆成了“小山”。
在实地察看的过程中, 一个看守厂房的老人以为记者想租厂房,问记者是做什么的,有没有证。这位老人介绍说,厂区的水泥地面都是新铺的,现在镇里和村里管得严,不管是上海的老板,还是本地的老板,想租厂房,一是要有证;二是环保部门同意,否则就不用谈了。
据新农村党委书记何晓东介绍,以前这两个厂区共租给了4个废塑料加工作坊,其结果导致废塑料在厂区甚至厂外都堆成了小“山”,更严重的是废塑料加工时,产生了废水、废气,还有难闻的味道,村民们意见很大,有的废塑料桶,以前不知道装的什么,直接粉碎、造粒,特别让村民不放心。“263”专项行动开展后,沈家桥作为重点地块,被列为了一个专项整治项目,镇村两级先对废塑料加工作坊进行摸排,约谈了厂房房东,要求房东配合整治; 同时也约谈了所有的作坊老板,告知整治要求,要求他们限期搬离;限期到后,又进行了综合执法,采取了断水、断电,限制车辆通行等举措;最后由保洁公司和工程公司进行了清场。其间督促作坊主搬离废塑料1000多吨,保洁公司和工程公司共清理出弃置废料和垃圾400多吨,沈家桥终于换了新模样。
大图为整治后的沈家桥厂区,小图为整治前的沈家桥厂区。(记者 张立 文/图)
责编:朱敏
Taicang News
新闻中心
更多- 培育“村字头”IP破译乡村流量密码
- 公司生产的一类、二类医疗耗材30多种,其中,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敷料、硅酮疤痕凝胶等产品赢得消费者青睐 圣惠医疗驰骋“医”+“美”赛道
- 徐华东调研港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当好港产城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 我市干部群众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从伟大胜利中汲取奋进力量
- 徐华东走访调研外资企业 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 我市在具身智能产业细分赛道发力深耕 探索打造机器人“灵巧手”
- 港区经济增长动能澎湃 1~7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5%,37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Special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