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盱眙:精准施策 让退捕渔民端上“幸福饭碗”
清理塘底、补渔网、晒塘泥……淮安市盱眙县穆店镇龙王山村村民刘子汉忙着清理自家承包的55亩水塘。相比两年前在崇明岛打渔,他和妻子都胖了十几斤。“做渔民辛苦得很,都是体力活。”刘子汉说,“现在水产养殖机械化,55亩水塘用设备一天就清完了。”
2020年,刘子汉一家响应禁捕退捕号召,开始琢磨起新行当。在盱眙,和他一样面临转业问题的还有其他498名退捕渔民。
如何针对渔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的特点“对症下药”,保障他们上岸后顺利转产转业?“我们把提高就业技能作为突破口,将水产养殖、龙虾厨师、母婴护理等作为培训重点,让有需求的渔民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能。”盱眙县人社局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慧武说。盱眙县共有退捕渔民368户、建档立卡732人,其中有劳动就业能力的499人。每位有就业需求的退捕渔民都有一位专属的就业帮扶责任人,为挂包渔民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讲、1次就业指导、1次职业培训和3次职业介绍,满足其上岸后技能培训、就业创业需求。
“镇里的招聘会去了好几次,思来想去,还是学门新技术实在。”最终,刘子汉报名参加了县里为退捕渔民专门开设的水产养殖培训班,并在龙王山村承包55亩水塘干起龙虾、螃蟹养殖,第一年就收回了成本。“过去打渔一年毛利润十几万,现在纯利润就有这么多。我们在县里买了房,该享福了。”刘子汉说。
上岸转业既要“转得好”,更要“稳得住”。在盱眙县人社局“渔民转产数据库”后台,全县732名建档立卡退捕渔民每人都有一张专属的跟踪服务卡。“通过每季度的跟踪回访,我们能灵活掌握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的就业情况,及时跟进服务。”刘慧武说。
“我们夫妻俩不识字,到工厂上班不合适。为了我们能有份稳定工作,一年来镇里的帮扶人员到咱家跑了好几趟,帮忙报名创业培训班、解决资金问题。”马坝镇退捕渔民谢正全说。去年4月,谢正全在镇中学附近开了一家旋转火锅店。“成本不高、管理方便,年轻人爱吃,周末还要排队等位子呢。”明年他打算加大投入,把门店搬到人流量更大的街市去。
截至目前,盱眙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499名退捕渔民已全部实现转产就业,实现建档立卡完成率、退捕协议签约率、船只网具封存率、捕捞证书注销率、渔民医保参保率和社会保障率“6个100%”。盱眙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动态跟踪调查机制,搭建更强有力的就业对接平台,确保有劳动能力的退捕渔民退得出、扶得起、稳得住,家家端上‘幸福饭碗’。”
新闻中心
更多- 围绕光通信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精准招引“强链、补链、延链”项目 双辰科创谷用心谋“芯”篇
- 世纪互联三期智能算力中心项目总投资30亿元,预计明年一季度全面投产 太仓有“数” “智”绘未来
- 润理(苏州)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打破国际垄断,研发出高真空硅片氢气清洗系统和高真空键合系统 填补国内光刻预处理技术空白
- 我市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 提振精气神 干好精细活
- 市委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集中反馈会暨集体约谈会 做深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
- 太仓与德国莱茵内卡再添新合作 签约特殊教育合作项目
- 一批外资标志性项目在我市加速落地 外资持续“加仓” 彰显“太仓磁场”
- 徐华东率队慰问驻苏部队和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 深化军地协同 拓展双拥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