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慧”种地、懂品牌、善管理,不仅会“治”村,更会“营”村,正以创新思维与满腔热忱,为乡村带来生机勃勃的崭新气象 进村当CEO,“乡”当潮!
新时代的鱼米之乡长什么样?太仓有自己的答案——村村都有“土特产”、处处都有好风景、家家过上好日子。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乡村振兴统计监测评价结果,太仓以总指数85.2的优异成绩,在全国县级市中排名第一。
别样好“丰”景的背后,离不开这样一群“乡村CEO”。
走 下乡当“高管”
五颜六色的花卉竞相开放,蔬果种子破土而出,棚架上挂着一颗颗红艳艳的草莓……走进城厢镇新农村的大棚,这里浓缩了整个春天的精彩。该村副主任高静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
高静是第一批农业委培生,毕业后进入城厢镇新农村工作。当时,村里主要种植粮食,但打造特色产业、助农增收的想法已在她的心中萌生。2022年,新农村成立了乐阳果蔬花卉专业合作社,她担任法人,正式成为“乡村CEO”。2023年,乐阳合作社立足“种业振兴”计划,成功引进种业龙头企业,打造种业基地,并发起“青苗人才培养计划”,招募了一批包括农业委培生在内的青年人才。在调整和增加农产品品类的同时,团队运用新媒体加强宣传,线上打造强IP,塑造“南蔬乐”品牌形象。在高静团队的运营下,品牌打出了知名度,其花卉和蔬果产品在太仓及其周边区域家喻户晓。
据悉,太仓农业委培生培养工作自2013年探索起步以来,便踏上了政校携手定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与农业农村人才的征程。此项工作将重心聚焦于涉农大学生(委培生)的培育,在推进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持续优化职业环境,致力于培养、壮大并稳定一支契合太仓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人力基础与人才保障。在就业安置方面,采用“优生优选、双向选择和统一分配”的科学方法,确保毕业生能够定向就业于92个村(涉农社区)以及涉农企业。
截至目前,太仓已招录农业委培生506名。他们在农业种植、乡村环境整治、产业振兴、乡风文明、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成为推动太仓乡村发展的中坚力量,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 打开村域经济新模式
近年来,沙溪镇香塘村迎来了一批返乡创业者,形成了“共富合伙人”模式,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次创新尝试。目前,“共富合伙人”团队已发展到7人,他们各有所长,有人擅长种植,有人精通养殖,还有人在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70后”的赵燕萍是“共富合伙人”团队中的代表。在看到香塘村的文旅发展后,她又开启了乡村创业之路,打造了一座集餐饮、采摘、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盈溪农庄。面对创业过程中的重重挑战,她自信满满地说:“虽然从年纪上看我不年轻了,但我比年轻人更具活力,创业路上的我一直年轻着。”在盈溪农庄,她堪称“六边形战士”,管理、种菜、营销等各项工作样样精通。她还与上海、太仓当地的旅行社合作,推出特色乡村游,农庄每天都会接待100多名游客。
“共富合伙人”团队中人才济济,除了赵燕萍,还有前IT工程师、“90后”大学生、文创产品设计师等。香塘村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巧妙地将这些人才整合起来,形成了一条涵盖垂钓、餐饮、农产品销售、观光、露营等多元化的产业链。依托这些“共富合伙人”的不懈努力,香塘村成功打造了乡村体验区,与香塘·野邻LINEFRIENDS露营村一期、二期形成互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游客的需求,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该村党总支书记郭蕾介绍,村里还与“共富合伙人”积极合作,精心打造了“甜野共富大礼包”,将其作为特色农产品和伴手礼推向市场。这一举措进一步打开了香塘村优质农产品的销路,为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
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太仓各村正以其宜居宜业宜游的独特魅力,释放出强大的“磁吸效应”,吸引越来越多人在此创业——在双凤镇庆丰村,别具一格的“屋顶咖啡”店成为乡村新景观;在沙溪镇庄西村,传统黄酒借助直播销售的新模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飞手们组建“飞防”队伍,开展植保社会化服务,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拼 见证迭代新力量
在农村基层治理中,村书记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和“排头兵”。随着新农村、新农事、新农人的发展变迁,乡村振兴的“头雁们”也在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定义“村书记”这一角色,让农业从“靠天吃饭”走向“靠智致富”。
范梦洁是城厢镇永丰村党委书记。记者见到她时,她刚从签约现场回来。“我们正式与‘中国钓鱼运动协会特级竞钓大师’刘松松签署了合作协议,在我们村的横塘片区打造直播平台和垂钓基地,让我们的‘渔’经济更加出圈。”范梦洁笑称这次合作为“抖音招商”,从在抖音后台主动私信推介独溇小海到签约落地,不过5个月的时间。
作为太仓“一心两湖三环四园”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永丰村探索出了“以独溇小海为核心,以循环种养为特色,打造生态湿地郊野产业园区”的发展路径,村集体经济显著增长。在范梦洁看来,要进一步带领村民们增收致富,除了要有好项目,还需要大流量和品牌理念支撑。她告诉记者:“通过刘松松、Funny camping等行业头部和特色品牌入驻,我们垂钓、露营、研学、民宿等板块的业态逐渐丰富。”在此背景下,作为村书记的她,角色职能也新增了“乡村主理人”的定位——运营好村里的特色业态,打造招商品牌,同时结合青年友好型城市定位,积极营造青创基地氛围,吸引更多年轻人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新力量。
近年来,太仓坚持把建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全力锻造一支致富能力强、治理水平高、群众基础好的“头雁”队伍。
除了打破部门条块和体制身份限制,畅通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选调生等优秀年轻干部任村书记渠道,提高村书记队伍专业层次和整体水平,太仓也把“定制村干”作为村书记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截至目前,共选拔146名“定制村干”到农村一线工作,66名“定制村干”走上村“两委”岗位。
今年30岁的潘鋆皓就是一名“定制村干”。2016年,作为农业委培生的他来到城厢镇万丰村,在这里,他种过蘑菇、管理过农场,也参与过新毛芋艿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和“三水一宅”状元文化载体的提档升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于2019年开始担任万丰村村委会副主任。去年,他又到东林村任职村党委副书记。潘鋆皓告诉记者,太仓市相关部门每年都会组织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等活动,以及水稻小麦管理等业务技能培训,还有当下正火的AI应用等讲座,根据实际情况,提升村干部在专业领域的技能和理论水平,同时积极组织大家走出去交流学习,为大家搭建长期学习、有职业前景的“成长链条”。(记者 顾雪苗 顾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