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化工园区的“绿色”担当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郭惠红
时间:2020-11-17
港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加大污染防治,上马“一企一管”等工程,实施封闭化管理,强化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日前,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通过省级高标准、高要求和高质量的考核,晋升全省首批14家化工园区之列。该化工园区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呢?
■24小时全域实时监管
记者日前驱车来到港区化工园区华苏路,看到这里设立了1个岗亭卡口。出示有效证件后,工作人员与园区负责人联络后予以放行。
除了华苏路,园区在东方路、协鑫路、石化路等路段设置了15个岗亭卡口。“现在化工园区已实行封闭化管理,可实现全天候24小时对园区全域远程监控、实时监管。”化工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控制中心可对园区人员、车辆等进行实时监控,对企业重大危险源、关键设备进行在线监测。发现异常,立即报警。
经过多年的发展,园区集聚了BP、埃克森美孚、中石油等润滑油龙头企业和霍尼韦尔、利洁时、艺康、中化等行业领军企业,成为亚洲最大的高端润滑油生产基地,获评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立足专用化学品和新材料两大产业链,园区不断聚链、补链、强链,推进产业高端化、精细化、特色化、绿色化发展。
在绿色化发展中,园区实施封闭化管理,建立边界、卡口、信息化等三大功能板块。如信息化板块,包括控制中心系统、周界防入侵系统、门禁一卡通系统、多气体泄漏监测系统等。系统建成后,他们把园区内企业人员及车辆等信息录入系统;安装周边围栏基础及振动光缆并接到控制中心;加快建设高音喇叭、电话站、多气体泄漏监测、信息发布平台等设施。
■“一企一管”攻坚污水“零直排”
走近诚和医药,记者看到一根专管把企业的废水接入所在片区的监控站房。监控站房实时监测监控废水流量、COD、氨氮、pH等指标,让达到接管标准的废水接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再进行处理。
“如果不达标,中控系统就自动切断,让废水从原管道返回企业,重新处理。”港区化工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宋巍伟介绍,园区71条明管接管71家企业,杜绝了个别企业的超排行为,改善了污水厂进水水质不稳定的情况,有效保证了污水厂出水稳定达标。
超排偷排是不法企业的惯常行为。早从2014年1月起,港区就投资5000多万元开工建设“一企一管”工程,直接攻坚污水“零直排”。作为江苏最早一批开展“一企一管,明管输送”工程的化工园区,将园区划分成四个片区,设置四个水质自动监控站房。化工企业废水通过专管分别接入所在片区的监控站房,监控站房则对企业废水进行实时监测监控。
与此同时,园区配套建设适用于处理化工废水的专业污水处理厂,挥刀斩断重点企业雨污混流,建设水系活水控制工程,构建园区废水特征污染物名录库,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环境管理模式,完善各类环境基础设施,为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态安全设置缓冲区
COD24-30mg/L,氨氮0.3-0.5mg/L,总磷小于0.1mg/L,总氮约为5 mg/L……这是太仓港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生态湿地处理净水工程近期出水的水质数据。这不仅起到了生态安全缓冲区的作用,且进一步保障长江水环境的生态安全。
近年来,化工园区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加大污染防治,全面实施入江排污口排查整治,同步实施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泛能拓颜料两个排污口迁建工作与太仓港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生态湿地处理净水工程。
生态湿地工程位于杨林塘南侧、紧邻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西侧,于2019年12月建成。项目总占地165亩,总投资约1.5亿元,采用“复合垂直流湿地+表面人工流湿地+沉水植物塘”的组合工艺,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让出水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要求。同时充分利用湿地对污染物的吸附、降解功能,对氮磷等污染物进一步生态降解削减后再进入水系,最大限度减轻地表水的污染负荷。
生态是港区的底色。港区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局负责人表示,他们认真落实长江大保护的任务,实施七浦塘生态修复工程、太仓港沿江绿化造林工程、七浦塘南侧生态修复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持续完善“一核一廊二园三横三纵”生态系统,在沿江、沿河、沿路勾勒“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图景。(记者 李孝忠)
责编:郭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