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强村 聚焦富民 新湖村蔬菜产业之路越走越宽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7-09-06
  太仓人,特别是吃货,说起新湖,第一印象不是别的,而是番茄。新湖的番茄甚至在昆山、苏州、上海都很有名。
  双凤镇新湖村是我市最早发展大棚设施的区域之一,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2009年4月,新湖惠民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经过多年发展,合作社促进了新湖村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效保证了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现代化设施实现提质增效
  上世纪80年代初,新湖村逐步形成种植特色,当地农民蔬菜种植水平较高,由省劳模蒋淑荣为代表的农民创造出“番茄-丝瓜-莴苣”种植模式,亩产2万元以上,亩效益可达1.5万元。此后,因蔬菜基地设施陈旧、产销不顺畅等问题频频出现,合作社于2012年投资604万元建设高效设施蔬菜基地及配送中心,并新建蔬菜专用库房及检测室、果蔬保鲜库、冷库,完善基地水泥路、明渠、田间沟系等基础设施。
  通过建设现代化设施,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种植和全程质量跟踪控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也为带领基地农户共同致富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逐步形成依托本村、辐射全镇乃至全市的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加工、储藏、配送基地,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同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合作社基地总面积1500亩,共有种植户63户、蔬菜大棚1028个,主要种植有番茄、丝瓜、芹菜、莴苣、黄瓜、萝卜、韭菜、草莓、香瓜、圣女果等蔬果。
  发挥新湖蔬菜品牌价值
  虽然新湖蔬菜在太仓乃至周边城市的口碑不错,但是辨识度不高。新湖村村书记张建忠坦言,由于没有品牌和附加值,新湖蔬菜一直卖不出应有的价格。
  意识到这点后,社员们瞄准了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种植。合作社还注册了“新湖牌”商标,基地种植的番茄、丝瓜已通过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今年,合作社又增加了3个蔬菜品种的无公害产品认证。
  好的品牌也拓展了销售渠道,合作社积极参加了双凤羊肉美食节、太仓农副产品品鉴会、苏州“三进城”等大型农副产品展销品鉴活动,获得了太仓周边地区客户的良好口碑。
  为了进一步打开销路,合作社配备了专门的配送车辆、专职采购人员及驾驶员,并有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对配送进行实时跟踪与处理。将合作社基地上的番茄、丝瓜、豇豆、莴苣等优质农产品纳入配送体系,为市颐悦园和陆渡福利中心等食堂配送优质农副产品,实现年配送总量200余吨。
  保障舌尖上的蔬菜安全
  现在市民购买蔬菜都非常在意是否安全。针对这个情况,合作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对合作社成员进行标准化管理和技术辅导,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要求他们规模化种植,重点监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周期。同时对蔬菜基地的水质、土壤等进行不定期检测,积极配合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并对合作社成员进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管理、统一质量监控。
  合作社对基地产出的农产品及配送至食堂的农产品快速检测定性工作常态化,专业检测人员持证上岗,2012年至2016年,年检测批次量逐步上升,检测样品覆盖率高。“95后”翟维杰就是检测室的检测员,他每天要检测6到8个批次的蔬菜,“蔬菜是直接送上市民餐桌的,所以马虎不得。”
  现在,合作社的蔬菜都要经农药残留快速定性检测室检测合格后,才能配送出去,保证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带动本村农户增产增收
  如今,新湖村通过合作社内高效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对农业投入品进行监控管理,使农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循环利用。
  合作社还实施绿色食品生产栽培技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持续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品牌、认证农产品的推广种植,使农民收入得到显著增加,原种植常规蔬菜亩均收入8000元、亩均效益3500元,现种植大棚蔬菜“西红柿-丝瓜-莴苣”三茬,亩均收入12280元,增长53.5%。
  此外,合作社还利用现代化条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以高效品牌绿色蔬菜为突破口,使村民不断提高科学种植意识,提高农产品价值,鼓励农户种植“绿色食品”,并逐步将农户种植的优质蔬菜纳入配送体系,带动农民增收,解决剩余劳动力,使得农民从中得到实惠。
  近几年,新湖惠民蔬菜专业合作社获评太仓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示范企业、苏州市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先进示范单位、2016年度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创牌立信示范单位等称号。
  采访札记
  >>>
  新湖村是太仓最早发展大棚设施的区域之一,但菜农种植一直是粗放型,销售以外地个体户收购为主,菜农单打独斗导致增收不明显。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新湖村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抱团,成立蔬菜合作社。当然,成立后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以现代工业理念发展蔬菜产业,通过培植和发展龙头农户,推动蔬菜集约化经营,同时用做工业园区的理念,培植和发展高效农业园区,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把蔬菜产业做成精品农业、品牌农业、高效农业。
  新湖蔬菜名声在外,但之前一直没有形成实际品牌。合作社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以品牌建设引领大棚蔬菜发展。
  “菜篮子”一头连着物价指数,连着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连着农村的繁荣稳定,两头都是大民生。新湖蔬菜还不忘“舌尖上的安全”,严格把控检测关,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可见,只要抓住科技现代化及品牌等“牛鼻子”,就不愁找不到增收致富的路子。(记者 周琦)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