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调”正在沙溪古镇复活 将开出唐文治纪念馆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茅丽亚
时间:2014-08-0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平长仄短、一咏三叹的柔婉吟诵声回荡在沙溪古镇的“促织馆”里。8月4日上午,沙溪古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太仓名人馆共同开展了唐调基础培训,周黎霞老师为沙溪唐调研习所培养人才。
“这是用‘唐调’吟诵古诗词,其实,唐调更适宜吟诵古诗文。”周黎霞在吟诵了几首古诗后介绍说。吟诵是流传几千年的诗文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和背诵古文具有很大的作用。唐文治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原籍太仓沙溪,后定居无锡。他为了弘扬国学,经过多年研究,借鉴桐城派的吟诵方法,结合太仓方言特点和吟诵传统,创制了吟诵典籍诗文的重要流派“唐调”,使古老的中华吟诵焕发了青春,产生重大影响。“唐调”以太仓文读语音,声调为上下两调,以平为主,吟诵之法来自古文一派的正宗传承。
曹操的《短歌行》、李煜的《浪淘沙》、周敦颐的《爱莲说》……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古文通过周老师的现场哼唱,显得有些与众不同。每一句都带有高低起伏的音调,而且每个字的发音长短也不同。天然优美的语音和腔调感染着在场的十几名学员。
来自沙一小和沙二小的十几名教师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培训。他们希望自己学会后能够教授给学生,让孩子们更真切地领会诗文作者的情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们学校比较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学习并进行改良,使之更适合孩子诵读,是我们的心愿。”沙溪镇第一小学校长沈肖冰说。
据了解,为期3天的培训将从吟诵知识的普及入手,阐释吟诵的含义、流派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卓然地位,此外,还对具体的曲目进行深入研习。
“目前,吟诵这种中国独特的诵读方式已濒临失传,为了抢救、传承中华吟诵,同时为了纪念唐文治先生,沙溪古镇将建立唐文治纪念馆和唐调研习所。这次举办培训班就是为唐调的普及做些工作。”沙溪镇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记者 徐盛兵)
“这是用‘唐调’吟诵古诗词,其实,唐调更适宜吟诵古诗文。”周黎霞在吟诵了几首古诗后介绍说。吟诵是流传几千年的诗文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和背诵古文具有很大的作用。唐文治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原籍太仓沙溪,后定居无锡。他为了弘扬国学,经过多年研究,借鉴桐城派的吟诵方法,结合太仓方言特点和吟诵传统,创制了吟诵典籍诗文的重要流派“唐调”,使古老的中华吟诵焕发了青春,产生重大影响。“唐调”以太仓文读语音,声调为上下两调,以平为主,吟诵之法来自古文一派的正宗传承。
曹操的《短歌行》、李煜的《浪淘沙》、周敦颐的《爱莲说》……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古文通过周老师的现场哼唱,显得有些与众不同。每一句都带有高低起伏的音调,而且每个字的发音长短也不同。天然优美的语音和腔调感染着在场的十几名学员。
来自沙一小和沙二小的十几名教师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培训。他们希望自己学会后能够教授给学生,让孩子们更真切地领会诗文作者的情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们学校比较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学习并进行改良,使之更适合孩子诵读,是我们的心愿。”沙溪镇第一小学校长沈肖冰说。
据了解,为期3天的培训将从吟诵知识的普及入手,阐释吟诵的含义、流派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卓然地位,此外,还对具体的曲目进行深入研习。
“目前,吟诵这种中国独特的诵读方式已濒临失传,为了抢救、传承中华吟诵,同时为了纪念唐文治先生,沙溪古镇将建立唐文治纪念馆和唐调研习所。这次举办培训班就是为唐调的普及做些工作。”沙溪镇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记者 徐盛兵)
责编:茅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