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时间,我市村均可支配收入由858万元上升至1080万元—— 村级经济“破茧成蝶”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做大农村集体经济“蛋糕”是必然选择。从2019年10月起,我市承担“推进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验区”省级试点。试点近3年来,我市以“抱团谋发展、 做亮‘农’文章”为核心,助推村级经济“破茧成蝶”。
据统计,我市92个村(涉农社区)2019年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7.89亿元,村均858万元。到2021年,我市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9.94亿元、村均1080万元。
整合资源 “抱团”发展
多年来,村级收入增长遭遇瓶颈。全市各地依托镇级平台,抱团发展,突破资金、土地的制约,打造优质项目,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正在建设的金溪人才公寓项目是沙溪镇产业园区的核心配套。该项目由沙溪20个村抱团成立的金溪公司开发建设,总投资约5亿元。项目建成后,每年按照村投资额的7%进行利益分配。另外,金溪公司在沙溪镇新材料产业园和生物医药产业园内建成了标准厂房,为各村提供稳定收益。
浮桥镇各村依托富桥实业有限公司,建设富桥工业园;双凤镇各村依托苏州金双凤集体有限公司,开发勤力民宿等项目;娄东街道各村(涉农社区)依托德民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购买东润物流园等多个物业项目。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村级集体经济联合抱团发展平台26个、注册资本约15.2亿元,已开发标准厂房、商铺、村民会所、烘干房等各类载体34个,总投资10.92亿元,开发物业面积36.1万平方米。
土里刨金 做亮“农”文章
村级合作组织特别是村集体合作农场是我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一大特色。全市93%以上的基本农田规范流转到村里,各村根据产业特色组建粮蔬渔果等合作农场。
“今年小麦亩产达到900斤。村里种植了2400亩小麦,仅这一季,农场净收益就有100万元。”璜泾镇雅鹿村党委书记顾爱东沉浸在农场增收的喜悦中。在耕地基本流转到村集体的基础上,雅鹿村加速硬件设施、农业机械的投入,应用新技术,重点发展大米优势产业。
在璜泾镇孟河村,农场经营为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重要保障,每年可带来约200万元的收入;双凤镇勤力村水溇农场2021年净收入305万元。
目前,全市合作农场总经营面积近20万亩,其中有18万亩种植粮食,引领、带动家庭农场605家。2021年,全市村集体合作社实现总收入6.24亿元,其中经营收入达5.22亿元。
工厂化的农业深加工,让农产品经济收益大幅提升。在城厢镇东林村云山米都,有一台轰隆作响的机器叫γ孵化机。该设备通过形成特殊的高温高湿环境,在12小时内,可使稻谷萌芽并快速冷却,从而将γ-氨基丁酸(GABA)含量聚集。经过这台机器加工后的大米,市场价达到每斤30多元。(记者 顾雪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