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六个一百"落到实处 鼓励民企大投入快发展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茅丽亚
时间:2014-06-04
在6月3日召开的全省民营经济发展表彰大会上,江苏德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获评省100家优秀民营企业,德威新材料董事长、总经理周建明跻身省3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
德威新材料是太仓市一家专业从事线缆用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6月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自成立之日起,这家民营企业就以技术研发为核心,以产品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面向国内外市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先后建成了省企业技术中心、省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德威)高分子特种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苏州大学-德威新材料研发中心,成为一家集美标、德标和日标于一体的汽车电线绝缘料的优秀供应商。去年,该企业获得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8个项目获得省级高新技术产品称号,4个项目获得省级新产品、新技术称号,1个项目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1个项目获得江苏省重点新产品称号,获批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新一轮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突出“六个一百”,即扶优百强企业、培育百家企业进规模、实施百个重点技改项目、抓好百个省重点“两新产品”、推进百个新增长点项目、创建百家星级数字企业,协调资金、土地、电力等生产要素向优势民营企业、新兴产业倾斜,保障德威新材料等优势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促进扬子江海工等优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太仓市经信委提供的最新资料表明,前4个月该市民营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358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为45.7%;实现销售收入348亿元,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46.2%;实现利税和利润总额分别为15.12亿元和9.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2%和48.3%。
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和经济周期性回调的巨大压力,太仓市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不断开发新品,积极上马新项目,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深入实施“两化融合”,提高管理水平,推进支柱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全市列入苏州统计的250家新兴产业中,民营企业占据119席,前4个月实现利税和利润总额,分别达6.89亿元、4.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8.2%、206.5%,其中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更是实现快速增长。
随着国家装机规划、上网电价和补贴资金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太仓市民营新能源企业将发挥毗邻而居的集聚优势,提供“门到门、点到点”服务,加大技改力度,不断开发新工艺、新产品、新辅料和新市场, 提高优势产品产量,今年以来产值增长超过40%。(记者 李孝忠)
德威新材料是太仓市一家专业从事线缆用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6月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自成立之日起,这家民营企业就以技术研发为核心,以产品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面向国内外市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先后建成了省企业技术中心、省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德威)高分子特种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苏州大学-德威新材料研发中心,成为一家集美标、德标和日标于一体的汽车电线绝缘料的优秀供应商。去年,该企业获得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8个项目获得省级高新技术产品称号,4个项目获得省级新产品、新技术称号,1个项目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1个项目获得江苏省重点新产品称号,获批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新一轮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突出“六个一百”,即扶优百强企业、培育百家企业进规模、实施百个重点技改项目、抓好百个省重点“两新产品”、推进百个新增长点项目、创建百家星级数字企业,协调资金、土地、电力等生产要素向优势民营企业、新兴产业倾斜,保障德威新材料等优势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促进扬子江海工等优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太仓市经信委提供的最新资料表明,前4个月该市民营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358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为45.7%;实现销售收入348亿元,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46.2%;实现利税和利润总额分别为15.12亿元和9.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2%和48.3%。
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和经济周期性回调的巨大压力,太仓市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不断开发新品,积极上马新项目,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深入实施“两化融合”,提高管理水平,推进支柱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全市列入苏州统计的250家新兴产业中,民营企业占据119席,前4个月实现利税和利润总额,分别达6.89亿元、4.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8.2%、206.5%,其中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更是实现快速增长。
随着国家装机规划、上网电价和补贴资金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太仓市民营新能源企业将发挥毗邻而居的集聚优势,提供“门到门、点到点”服务,加大技改力度,不断开发新工艺、新产品、新辅料和新市场, 提高优势产品产量,今年以来产值增长超过40%。(记者 李孝忠)
责编:茅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