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增添发展新动力 企业加快“走出去”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5-12-07
据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最近统计,“十二五”以来,太仓市开展了四轮审批项目提速增效工作,涉及提速事项638项,减少承诺时限共计2483个工作日。这也就是说,市民现在办理一个审批事项,比“十一五”末平均要缩短时间近4个工作日。
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不但赢得群众的口碑,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十二五”期间,外资企业加快落子太仓,全市共引进外资项目442个,新增注册外资50.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6亿美元。
改革开放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太仓市自觉行动,为推动“十二五”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深化改革挖掘发展潜力
市民杨先生来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企业登记手续,杨先生并没有东奔西跑,而在窗口提交了审批材料,承诺时限5个工作日之后,他轻松取得营业执照。
像杨先生这样感到办事便捷,得益于一系列商事制度改革。
2014年3月,太仓市根据上级部署,改注册资本实缴制为认缴制,不再对企业注册进行验资,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一批有创业理想和热情的人士建立起自己的企业。去年8月底,实行工商“前置改后置”工作,调整了营业执照申请流程,以便企业创办者更好地进行前期筹备工作。今年7月实行“三证合一”,9月实现“一照一码”,又简化了登记流程、缩短了审批环节。
商事制度改革是“十二五”期间太仓市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的一个缩影。这5年里,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行政许可项目从233项减少到161项;逐年提升审批速度,年提速率保持在15%左右;推出远程审批模式,构建了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不仅提高了行政效能,让群众办事方便快捷,同时有效规范了政府权力运行。今年初,太仓市召开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动员会议,市卫计委、市场监督管理局挂牌成立。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开展了政府部门责任清单编制工作,进一步厘清政府部门职责,推动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法治型、廉洁型政府转变。
改革的成效最终由人民群众来检验。市政务服务中心群众满意度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据市政务服务中心市监窗口的统计显示,2014年,企业登记数量同比增加了20%至30%,今年又在去年基础上再增2至3成。虽然增量企业大多为中小微企业,但经营范围很多与信息技术、互联网产业相关,谋求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元素有机结合。
开放发展扩大特色优势
“太仓是德国企业发展的福地,我们明年也将来到这里发展。”沃好商务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合伙人梅逸德近日在太仓市举行的中德对话会上坦言。
沃好商务信息咨询是一家来自德国的公司,为德国企业在华发展和拓展市场提供商务咨询服务。随着国内第三家、全球第八家德国中心正式落户太仓,沃好商务信息咨询看好太仓,“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德企来到太仓。”梅逸德说。
身处开放最前沿,外向型经济是太仓市发展的亮点,其中对德合作又是最闪亮的特色。5年来,太仓市德资企业数量快速增长,由150家跃升至230家,总投资约30亿美元,相继获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中德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区”,AHK中德合作双元制职业教育示范推广基地正式挂牌。特别是德国中心、德国商会驻太仓办事处、太仓驻德办事处等一批高层次合作平台的建立,为今后合作向高层次拓展架起了桥梁。
德资企业在开放型经济中起到引领作用,其他外资企业也显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十二五”期间,佳格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桂盟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先后成立外资投资性公司,聚源融资租赁(太仓)有限公司、保威融资租赁(中国)有限公司先后设立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填补了太仓市这一领域空白。宝洁、积水等一批世界500强加速集聚,投资项目增至29个。
在引进来的同时,本地企业也积极走出去,加快布局全球。今年6月,怡球金属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年产21.88万吨的再生铝合金锭项目实体工厂,以满足东南亚对再生铝合金锭增长的需求,预计雇佣当地员工500人。
据市商务局统计,截至今年9月,“十二五”期间境外投资项目增加56个,投资区域覆盖全球,投资形式已突破贸易领域合作的初级形式,拓展到资源开发、生物医药研发及房地产投资等新的投资领域。
今年,太仓市出台了《关于贯彻“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实施方案》,对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战略作出部署,明确了24项重点任务对接“一带一路”,这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记者 戴周华 廖文婷)
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不但赢得群众的口碑,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十二五”期间,外资企业加快落子太仓,全市共引进外资项目442个,新增注册外资50.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6亿美元。
改革开放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太仓市自觉行动,为推动“十二五”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深化改革挖掘发展潜力
市民杨先生来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企业登记手续,杨先生并没有东奔西跑,而在窗口提交了审批材料,承诺时限5个工作日之后,他轻松取得营业执照。
像杨先生这样感到办事便捷,得益于一系列商事制度改革。
2014年3月,太仓市根据上级部署,改注册资本实缴制为认缴制,不再对企业注册进行验资,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一批有创业理想和热情的人士建立起自己的企业。去年8月底,实行工商“前置改后置”工作,调整了营业执照申请流程,以便企业创办者更好地进行前期筹备工作。今年7月实行“三证合一”,9月实现“一照一码”,又简化了登记流程、缩短了审批环节。
商事制度改革是“十二五”期间太仓市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的一个缩影。这5年里,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行政许可项目从233项减少到161项;逐年提升审批速度,年提速率保持在15%左右;推出远程审批模式,构建了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不仅提高了行政效能,让群众办事方便快捷,同时有效规范了政府权力运行。今年初,太仓市召开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动员会议,市卫计委、市场监督管理局挂牌成立。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开展了政府部门责任清单编制工作,进一步厘清政府部门职责,推动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法治型、廉洁型政府转变。
改革的成效最终由人民群众来检验。市政务服务中心群众满意度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据市政务服务中心市监窗口的统计显示,2014年,企业登记数量同比增加了20%至30%,今年又在去年基础上再增2至3成。虽然增量企业大多为中小微企业,但经营范围很多与信息技术、互联网产业相关,谋求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元素有机结合。
开放发展扩大特色优势
“太仓是德国企业发展的福地,我们明年也将来到这里发展。”沃好商务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合伙人梅逸德近日在太仓市举行的中德对话会上坦言。
沃好商务信息咨询是一家来自德国的公司,为德国企业在华发展和拓展市场提供商务咨询服务。随着国内第三家、全球第八家德国中心正式落户太仓,沃好商务信息咨询看好太仓,“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德企来到太仓。”梅逸德说。
身处开放最前沿,外向型经济是太仓市发展的亮点,其中对德合作又是最闪亮的特色。5年来,太仓市德资企业数量快速增长,由150家跃升至230家,总投资约30亿美元,相继获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中德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区”,AHK中德合作双元制职业教育示范推广基地正式挂牌。特别是德国中心、德国商会驻太仓办事处、太仓驻德办事处等一批高层次合作平台的建立,为今后合作向高层次拓展架起了桥梁。
德资企业在开放型经济中起到引领作用,其他外资企业也显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十二五”期间,佳格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桂盟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先后成立外资投资性公司,聚源融资租赁(太仓)有限公司、保威融资租赁(中国)有限公司先后设立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填补了太仓市这一领域空白。宝洁、积水等一批世界500强加速集聚,投资项目增至29个。
在引进来的同时,本地企业也积极走出去,加快布局全球。今年6月,怡球金属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年产21.88万吨的再生铝合金锭项目实体工厂,以满足东南亚对再生铝合金锭增长的需求,预计雇佣当地员工500人。
据市商务局统计,截至今年9月,“十二五”期间境外投资项目增加56个,投资区域覆盖全球,投资形式已突破贸易领域合作的初级形式,拓展到资源开发、生物医药研发及房地产投资等新的投资领域。
今年,太仓市出台了《关于贯彻“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实施方案》,对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战略作出部署,明确了24项重点任务对接“一带一路”,这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记者 戴周华 廖文婷)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