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民生关切 擦亮幸福底色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2-01-11

  10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6次荣登县级市榜首,荣誉的背后更是责任,如何将“幸福”这一城市IP进行到底,让民生幸福感更上一层楼?在教育、卫生、农民增收等领域分别可以做哪些文章?来听听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培优师资队伍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是市民普遍关注的民生话题。作为一名有着20余年教育教学经险的资深教师,市人大代表、市一中校长张倩认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

  “如果说教育是一份充满希望的事业,那么教师就是教育事业的希望。”张倩表示,市一中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一套从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到卓越教师的培养进阶体系。同时,学校还通过学科研究等一系列项目,来推动教师个人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升。事实上,我市也已经启动“5115”教育人才计划,修订了《太仓市教育人才计划实施细则》,进一步把牢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关键环节,不断推动人才强教计划的大力实施。

  去年,我市推出了初中阶段的“强校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我市初中阶段办学水平。在张倩看来,初中“强校计划”就是回应家长和学生对这一阶段的关切,通过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整体深化学校课程内涵建设等举措,实现全市初中学校办学更具活力、课程体系更趋完备、教学方式更加优化,全面提升初中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积极创建“三甲”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可以说,健康是最重要的幸福保障之一。“让市民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资源,满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我市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向上海等地借力。”市人大代表、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周纯说。

  近年来,我市相关单位通过安排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到上海各大医院培训,学习了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经验,通过引进上海专家团队、建立专科联盟等方式,促进本地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和专科发展,这都是对接上海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举措。在此基础上,还应与上海相关专家团队进一步开展科研项目合作,通过科研活动带动医疗技术发展提升,实现本地医院高质量发展。

  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好医院,不仅仅要积极向外借力,更需要自我内在发力。周纯说:“这些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相关单位也在积极创建‘三甲’医院。”周纯建议,关于“三甲”医院创建,相关单位要对照标准,积极组织学习培训,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质量推动“健康城市”建设,满足老百姓对健康的需求。

  促进共同富裕

  提升农民幸福感获得感

  促进农民增收,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冯瑞兴表示,作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我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取得显著成效,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苏州前列,农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聚焦共同富裕,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这为今后的农民增收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市农业农村部门应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共同富裕为导向,从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壮大农村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强化农民创新创业培训等方面着手,让农业产业更强、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幸福。

  在农民腰包更鼓的同时,要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活环境,以宜居宜业为引领,从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开展特色康居(宜居)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着手,进一步让太仓的农村更加宜居、环境更加美丽,让农村群众生活得更加惬意。(记者 王倩 李华 王硕/文  计海新 见习记者 闵王恺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