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家的小康生活]东仓村一根烟丝铺出村民幸福路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郭惠红 时间:2020-10-12
  从一家烟屑厂起家,浏河镇东仓村持之以恒办好集体企业,完善产业结构,壮大集体经济实力:2019年村级总资产达3.68亿元,村级可支配收入325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9万元,连续多年保持“太仓经济第一村”。正如东仓村人人传唱的《和美东仓谣》一样:同步致富道,相看多欢笑,和美东仓好,人人齐称道。
  ■从烟屑厂开启奋斗时代
  东仓村村委会紧挨着346国道,一脚油门,不到5分钟就到上海了。正是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东仓村早早地享受到了上海的“溢出”效应。1983年,通过一个老工人牵线,东仓村结识上海卷烟厂,即现在的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创办了太仓市浏河东仓烟屑筛洗厂,承接从上海卷烟厂发出来的加工业务。
  “说是一个工厂,其实就是个小作坊,我们需要用铁锹一铲一铲将下脚料烟丝铲进筛子里,靠人工筛选出好烟丝。”58岁的沈云良在干净、整洁的车间里操作着机器开展作业,进厂已经34年的他是烟屑厂老员工,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当时工作时整个人身上都被烟屑覆盖了,就剩两只眼睛,都分辨不出谁是谁。”
  今年48岁的严春生是土生土长的东仓村村民,18岁时进入烟屑厂工作,期间曾入伍3年,退役后放弃安排的工作,依旧选择回到烟屑厂,如今已是烟屑厂的厂长。他告诉记者,烟屑厂的加工业务量越来越大,到1993年企业产值就超过了1000万元。“近年来,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形势的变化,通过不断引进新的生产线和提升生产运营管理水平实现了健康稳定发展,为东仓村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严春生说。
  依靠一把把铁锹、一根根烟丝,东仓村打下了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根”桩基。
  ■“烟丝”产业越拉越长
  烟屑厂成立后,随着加工业务的拓展,东仓村和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相互信任的关系越来越好。2009年,东仓村争取到建设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占地80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的烟叶原料储存养护项目,成立太仓市东仓物流有限公司,并与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签署长期合作协议,为其烟叶储运提供配套服务。
  “前两年,我们与上海烟草(集团)公司重新签订了租赁协议,每年的仓储费又增加了几百万元。”该公司的行政人员浦叶丽说,随着公司仓储费用的不断增长,员工收入也是逐年递增。
  正是有了东仓物流公司,浦叶丽等村民实现了家门口上班的愿望。“现在我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家里骑到公司5分钟。村办企业不但让我们上下班大大方便了,而且相比一般企业这里的收入也高出不少。”浦叶丽说,东仓物流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她就回来工作了,物流公司约80%的员工是东仓村村民。
  “创办物流公司后,每年可增加村级可支配收入2300万元。在2010年左右,东仓村村级收入超过3000万元,在村级经济可支配收入方面一下子攀升至苏州市第一名。”东仓村党委书记徐默涵说,几十年来,东仓村始终紧跟经济发展步伐,依托烟屑厂先后组建了物流、货运、伺服电机、投资等多家公司,保持着村办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滚动发展第三产业
  “2013年建成的长江口假日酒店是东仓村的资产,总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我们与承租方签订了长期租赁协议,每年租金300多万元。”东仓村党委书记徐默涵表示,这个租金成为了东仓村每年的稳定收入之一。
  东仓村地处市镇连接处,339省道、346国道和新浏河穿村而过,这一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优势为发展物业项目带来了机遇。从2008年起,东仓村就充分发挥靠近市镇和交通便利的优势,凭借村属企业的经济基础开发建设商住楼及门面房工程,为每年村级经济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前几年,东仓村还在新塘管理区新港路旁新建标准厂房发展物业经济。如今,15000平方米标准厂房已进入招租阶段,这又将每年给东仓村带来稳定的村级经济收入。
  徐默涵介绍说,村级集体经济是承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社会福利事业的主要经济载体,是增强农民“幸福感”的基础。东仓村一直将经济发展作为工作重心,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实现共同富裕。(记者  阚亚方)
 
 
 
 
 

责编:郭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