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营经济,需要更多“优等生”脱颖而出,让“顶天立地”的龙头民企与“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一起挑大梁 如何壮大 太仓民营经济“大森林”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近年来,太仓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诸多亮点,经济发展增速保持苏州前列。其中,民营经济扮演了重要角色、作出了巨大贡献,实现了与城市发展的同向发力、双向奔赴。
当前,国家、政策、社会各层面重视民营经济的力度前所未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已成为自上而下的共识和目标。同时,当下的太仓拥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多重战略机遇,民营经济前景广阔、民营企业大有可为。全市广大民营企业家当进一步提振信心、乘势而上,更好发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作用,为太仓加速改写经济地理版图再立新功、再作贡献。
民营企业发展走向“C位”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太仓民营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向着行业高峰奋勇攀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一组亮眼的数据可以印证太仓民营经济的强劲实力。目前,全市工业企业约1.1万家,民营企业占比超86%。2024年,137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达936家,占比68%,实现产值1497.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43.9%;实现营收1443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43.7%;吸纳就业约9万人,占全市规模工业的51.8%。可以说,民营企业撑起了太仓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创新驱动是太仓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太仓民营企业持续加大创新投入,择“一尺宽”掘“万米深”,在细分领域垂直深耕、单点突破,不断刷新“太仓制造”的精度和高度。截至目前,我市有21家民营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6家民营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3家民营企业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一批掌握硬核技术的民营企业“隐形冠军”脱颖而出。
德国品质是太仓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签。立足“德企之乡”的开放优势,越来越多的太仓民企与德企开展了深度合作。通快等优质德企加快技术输出,累计为康辉、黑龙智能等200多家本土民企提供解决方案;围绕民企德企融合发展、双元制产教融合等主题,中德总裁高级研修班、民营企业走进德企、中德企业协作赋能对接会等一系列活动密集举行,促进德企与民企交流合作,造就“太仓制造、德国品质”产业名片。
产业集群是太仓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肥沃土壤。依托太仓厚实的产业基础,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等我市优势主导产业及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先导产业,广大民营企业主动对接“链主”企业需求,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实施重点攻关,不断提升产业链配套水平。2024年,全市规上民营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四大产业上实现产值1097.6亿元,占四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达41.6%,民营企业的竞争新优势得到重塑、发展新空间不断拓宽。
历史和实践证明,民营企业在我市工业生产、税收缴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重点项目建设、有效投入中占有较大比重,是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社会责任担当的中坚力量,对太仓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
营商沃土孕育创新活力
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跑”。让民营企业放开手脚,专心致志搞发展,太仓聚焦“同样条件成本最低、同样成本服务最好、同样服务市场机会最多”,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当好企业发展的最强后盾。
“太仓速度”是对政府工作的要求,也体现在了企业服务上。在竣工登记、投产上市、市场准入、融资申请等高频领域,我市持续简化流程,实现多项“一件事一次办”,审批时间大幅缩短。通过高水平运作企业服务中心体系,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截至目前,市企业服务中心累计接待或回复各类咨询近10万人次,获评苏州市民营经济工作贡献突出单位;累计举办“益企强链 供需赋能”线上线下对接等活动48场,助力睿昕汽车、剑派实业成为北汽重卡独家供应商。
“企业如果需要,我们就可以做到!”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这样的表达需要底气,但太仓说到做到。融资难、融资贵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针对这一痛点,我市不断完善“娄城贷”政府增信金融产品体系,加大普惠金融供给,加强政银企资对接,保障民营企业经营和项目建设的融资需求。同时,瞄准重点支持领域,滚动式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再贷款、省制造业贴息等项目,帮助民营企业争取各类资金支持。
让各类要素都跟着项目和需求走,我市千方百计保障民营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空间保障上,健全分级分类的土地供给方式,完善“数据得地”、租让结合、自主更新等政策,加快产业载体更新建设,持续降低民营企业获取发展空间的成本。人才保障上,依托西工大太仓校区、西浦太仓校区、健雄学院等大院大所,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强化双元制培训教育,为企业输送更多高技能人才,以智力资源激活民营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服务能级的不断提升,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让我市民营经济生态日趋完善,民营企业发展有了更多“定心丸”。众多民营企业持续深耕太仓、加码太仓,用实际行动和真金白银为太仓投下“信任票”。
政策春风注入发展动能
毋庸讳言,太仓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龙头企业缺乏,制约了产业集聚效应和竞争力的提升。目前,我市尚无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2024年仅有雅鹿集团一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转型动力不足、投资力度不强。由于转型风险大、投资回报不明朗等,部分民营企业对转型升级持观望态度,存在“不会转、不敢转、不想转”的心态……
民营经济强则太仓强,民营经济兴则太仓兴。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日趋复杂、技术革命与商业范式快速迭代的超长周期中,太仓如何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为拼出“太仓速度”注入更强劲的“民企力量”?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所说的那样,动荡时代真正的风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沿用过去的逻辑,应对今天的巨变。顺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积极投身国家和地方发展,与时代的使命深度耦合,民营企业才能牢牢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
正是看到直播电商的巨大前景,口水娃食品迅速切入抖音、快手直播带货,在电商领域崭露头角;正是洞察到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巨大需求,知行机器人构建起机械智能、感知智能、驱控智能三大核心智能生态技术圈,在大负载机器人手领域短时间内做到了国内第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从来不是墨守成规得来的。拥抱时代变革、捕捉市场机遇,在经营模式创新和硬核技术突破上主动出击,是太仓民营企业过去成功的密码,也是未来制胜的关键。
当前,太仓正处于重要的时间节点、关键的发展阶段,在民营经济扩大产业规模、培育专精特新、推进智改数转、强化技术攻关等方面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推出了一系列实招。广大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充分发挥太仓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区位优势,积极抓牢增量政策中蕴含的扩大投资机遇,深入挖掘产业变革中新的市场需求变化,练好内功、巩固优势、补齐短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实现企业新的成长,推动民营经济完成从太仓“半壁江山”到“顶梁柱”的角色转换。
且长凌风翮,乘春自有期。当民营企业的敏锐与幸福城市的机遇同频共振,当拼出“太仓速度”的志气与“敢为人先”的锐气深度融合,娄东大地定将上演越来越多政企双向奔赴的精彩故事。(记者 王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