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病灶” 击退孩子厌学情绪
中小学开学已近一个月,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再度升温。面对孩子可能出现的抵触上学、逃学、旷课甚至提出休学的情况,家长该如何预防?一旦出现问题,又该如何妥善应对呢?
理性调整期望
培养兴趣爱好
“孩子刚出生,我们就满怀期望,希望他能上北大、清华,成为钢琴家、美术家或舞蹈家。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经历了一个从盲目追求到清醒认知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适时调整对孩子的期望。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节节败退,而是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性。”市中小学家长学校总校负责人肖广艳刚刚结束对市一中学生的心理辅导,她感慨道。
作为一位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资质的专家,肖广艳十多年来一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她告诉记者,许多父母难以理性看待孩子的学习状况,导致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全国大数据分析显示,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相当高,其中抑郁的比例更是超过了20%,并呈现低龄化趋势。厌学作为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在我市中小学中呈现上升趋势,开学时的测试和评估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肖广艳认为,家庭环境因素是导致孩子厌学的主要原因,但大多数孩子的厌学问题是可以有效干预和调整的。父母需要调整教育方式,仅仅理性看待学业是不够的。“孩子们都渴望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感,因此,当成绩不佳且没有其他兴趣爱好来填补心理空缺时,他们往往会感到不快乐,容易厌学、逃避上学,转而依赖游戏、短视频等获取短暂快乐。因此,家长需正确引导孩子、因材施教。”她建议,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和体育锻炼,丰富生活体验、培养广泛兴趣,在新的领域中获得成就感,提升自我价值感,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
“养育一个孩子需要整个村庄的帮助和支持。”肖广艳说,这句话揭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依赖于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学生并不孤立无援,在学校遇到问题时,他们可以先向班主任或与自己关系良好的学科老师寻求帮助。此外,社会力量也能为孩子提供帮助。2023年,太仓全市20所初高中全面配备驻校社工,在省内首创初高级中学“一校一社工”全覆盖,形成了具有太仓特色的学校社会工作协同育人新格局。这些社工能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部分学生在社工的帮助下打开内心世界,重回校园。
如果学生长期处于情绪低落、心情不佳或学习状态欠佳的状态,肖广艳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考虑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我们还有医疗这道最后的防线。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大多数学生和家长能够正视抑郁等问题,并主动寻求医疗帮助。”
孩子厌学是病吗?
厌学门诊来帮忙
厌学不只是情绪的原因,也可能与神经系统发育有关。近来,市第三人民医院为解决孩子学习困难问题,特别开设了学习困难门诊,每周日上午由副主任医师霍冯达坐诊,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家长和孩子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方案。
自1月份开设以来,该门诊深受家长欢迎,每周的预约都迅速满额。新学期开始后,门诊量激增,原本计划每周接待5位患者,但通常需要增加到7位才能满足需求。家长纷纷向霍冯达倾诉孩子的困境:“孩子刚上小学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显得力不从心。”“孩子上课时注意力总是不集中,老师已经多次向我们反映这个问题。”“孩子现在上高三,成绩有所下滑,情绪也变得非常焦虑。”
霍冯达表示,儿童青少年的学习困难和厌学拒学问题背后有多种原因,主要包括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或情绪障碍等引起的学习困难、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特定学习障碍。其中,ADHD是最主要的原因。ADHD患者通常表现出注意力无法持久集中、过度活跃和情绪易冲动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对患者的学业、工作和社交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治疗ADHD通常采用心理干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
霍冯达进一步解释,ADHD大多在学龄前期开始出现,有经验的老师通常会建议家长带孩子就医诊断。“ADHD需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目前,随着多种治疗方法的应用,ADHD的预后较为乐观。但如果得不到积极治疗,患儿在成人阶段可能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冲动行为障碍,甚至伴随青春期犯罪行为等问题。”他推荐了苏林雁教授编写的《多动症儿童的科学教养》一书,认为这对多动症儿童的家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除了ADHD,青春期的情绪波动和短期的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也可能导致孩子学习困难。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优化家庭氛围、改善学习环境等方式得到缓解。然而,也有可能是抑郁症等精神类障碍在作祟,这些障碍受遗传、心理、社会等因素影响,需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等综合干预。目前,初高中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就诊的情况较多。
此外,特定学习障碍也是导致孩子学习困难的一个原因,主要包括阅读障碍、书写表达障碍等。霍冯达表示,由于很多患抑郁症的学生往往在普通门诊就诊,而特定学习障碍患者本就不多,所以他接触最多的是ADHD学生。他提醒家长,不应讳疾忌医,科学地干预和治疗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困难。
预计今年3月底,市第三人民医院将推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康复门诊,为ADHD患者提供更为专业的康复服务。
健康快乐≠不管不顾
避免产生新的焦虑
“孩子进入青春期了,我要不要降低对她的要求呢?”“我身边有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所以现在对我家孩子的学习,我不敢提太高要求了,只要他健康快乐就好。”肖广艳说,近期有家长来咨询时向她表达了这样的担忧。有些父母过度恐慌,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她提醒家长,过于关注和担心孩子的心理问题也是不对的。“孩子12岁之前,父母需要立规矩,管好孩子,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而在孩子逐渐成熟之后,父母要学会放手,不要随意侵犯他们的隐私。”健康快乐并不意味着不管学习、随意放手,而是不再盲目追求成绩和名次,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感受快乐。她建议父母和准父母们一起学习基本的养育知识,用科学的手段来教育孩子。“遇到问题时,也可以试着求助DeepSeek,它会给出比较合理的解答。”
在与学生的深入接触中,肖广艳观察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她发现,受到家庭环境以及社会某些观念的影响,部分孩子竟然存在“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家长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眼界。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是为了激发孩子内在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同样,霍冯达也提醒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记者 顾雪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