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沙溪有8棵东方杉“老祖宗”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郭惠红
时间:2020-11-25

种植至今已近50年,是全国首批东方杉试种中的幸存者
东方杉是我国林业专家培育的一种特有树种,近年来,因其具有树形树冠好、耐水耐盐碱及抗台风、耐病虫害等性能,在城市绿化和生态造林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是上海城市绿化建设采用的主要树种,也是《长江苏州段沿岸造林绿化工程建设规划》中的三大主推树种之一。
在我市沙溪镇,有8棵东方杉,种植至今已近50年,是全国首批东方杉试种时存活下来的,是“老祖宗”级的东方杉,极为罕见。
这8棵东方杉位于白云路沙溪工人文化宫的广场两侧,其中南侧有5棵,北侧共3棵。远远望去就能看到这些大树高大婆娑的身影,不仅树冠硕大,而且长得比边上的6层楼房都高。南侧的5棵树,每棵间距有2米多,最边上的两棵长得最大,要两个人才能合抱过来。记者量了下,这两棵东方杉胸径都超过了80厘米,中间一棵小一些,胸径也有50多厘米,一个人合抱不过来。北侧的3棵长势也很好,胸径都有五六十厘米。
这几棵树的树干、树皮和水杉树相似,但两者也有很大区别。初冬时节,一般的水杉树叶已经开始发黄、发红,但这几棵东方杉的叶子依然墨绿,显得生机勃勃。东方杉的树冠呈椭圆形,和水杉树的塔形不同,比水杉树的树冠大很多。此外,这些东方杉的细小叶片和水杉很相似,但最外端的细枝一条条下垂,像短的柳树条,与水杉树的细枝都斜着向上生长有很大不同。
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这几棵树就已经长得很大了,那时工人文化宫是沙溪居民文化活动的中心,有旱冰场、录像厅等,进进出出的人特别多,有时大家还会讨论这几棵到底是什么树,既不像水杉,也不像松柏,别的地方也没见过,但最终也没弄清楚。
“这几棵是全国首批试种的东方杉。”市林业站原站长吴建国告诉记者,他也是在一次很偶然的情况下才知道这件事的。前几年,他在南京林业大学碰到了上海林业部门的同行,听说他是太仓林业站的,对方说起上世纪70年代初,上海林业部门拿到了试种的东方杉苗木,并且将其中的一小部分送给了太仓,种在沙溪。他们也是后来根据东方杉苗木试种记录查到的,并根据记录到沙溪进行了实地考察,没想到这几棵长得特别好,此后一直很关注这批东方杉的长势,又来太考察过好几回。
据了解,东方杉是我国已故著名的林木育种家叶培忠教授用中国柳杉与墨西哥落羽杉嫁接培育的。培育始于1962年,之后运用植物克隆法扩大繁殖,到1972年,繁育出苗木6000余株,并将这些苗木派送至全国各地试种,上海是首批试种城市之一。
早期,由于栽培经验不足,东方杉在与水杉竞争中优势并不明显,试种的东方杉少人问津,苗木几近湮没,因此即使在世界上最大的东方杉林——上海的川沙林场中,树龄30年以上的东方杉也并不多见。
直到本世纪,东方杉由于生长快、树形树冠好、耐水耐盐碱及抗台风、耐病虫害等优良特性才逐渐被人认识,在绿化建设、生态修复中的潜力被发掘,东方杉开始得到推广。
去年,《长江苏州段沿岸造林绿化工程建设规划》中,将东方杉作为三大主推树种之一。上月底,《上海市国家东方杉良种基地发展规划(2021-2025年)》通过评审,将推进东方杉苗木标准化生产、无性系选育等工作, 让这种我国特有树种更好服务于绿化建设以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责编:郭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