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雷锋”同行|“地平线下的铿锵玫瑰”:“以我一人脏,换来万人洁”
3月16日8时许,春暖乍寒。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市政养护管理处女子清淘班的队员们换上橘红色工装,快速检查设备和车辆后,驾驶着清淤车、四轮翻斗车出发了。“根据排好的任务单,我们今天要清淘秦东门大街路面的下水井。”车上,班长樊继茹说道。
虽然看起来都是弱女子,但女子清淘班干的都是最脏最苦的活,她们承担连云港市区78条主次干道、162公里下水道及4个办事处的背街小巷的日常养护。“每季度要把负责的所有大小井清淘一遍。6月汛期来前这段时间,我们还要加大对重点排水管网、易积水路段管网的疏浚。”樊继茹说,“到了汛期,队员们必须24小时处于待岗状态,只要下雨,不论什么时候,哪怕深夜都要去干活。”
到达清淘作业点,车一停,副班长张兴丽和队员秦诗麻利地跳下车,放置锥形筒提醒过往车辆注意避让。随后两人带上手套,拿上镐、铁锤准备撬开窨井盖,“开井盖是一门学问,一个窨井盖六七十斤,一般要两个人才能撬开。路面挤压或有油污,很多窨井盖不好开,有时候需要用锤子使劲敲一敲才能打开。”张兴丽说。
沉重的窨井盖撬开后,顿时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面而来。见记者有些不适应,张兴丽笑着说:“习惯了就好了。”随后,秦诗和同事董洪利配合着,边用清淤车机械手抓取窖井底部的淤泥,边观察井内状况,保证清淤进度。张兴丽说:“每10分钟大概抓取五六十斤的杂物,现在增加了许多机械设备,不用像之前老大姐们那样受许多的苦,体力活有所减轻,工作环境也更安全。”
海州古城很多街巷较为狭窄,机械无法施展的作业,更多情况下需要采用原始的作业方式疏通。站在马路边的长方形窨井旁,张立美用铁锨一铲一铲地将黑黢黢的垃圾铲上来,又熟练轻巧地用长柄舀勺把垃圾从井里一勺勺舀出来,“这些树叶、泥沙、垃圾混合在一起,如果长时间堆积,排水管网就堵了。”
看着挺简单,记者想体验一把。“可以,你来试试!”张立美笑着把舀勺交给记者,记者戴上手套后把舀勺放入井中,用力一舀,慢慢将勺柄向上提,快要提到井口时,没想到舀勺却不听使唤变了方向,用力舀起的淤泥有一半流入井中。幸好张立美及时补救,帮忙调整了一下,这才顺利将半勺淤泥舀出来。
简单的工具,使用起来却是个技术活。“手握在这个长柄中间,身子靠近井口,身板挺直,手臂要用力。”张立美指导着说,“劲儿要使得巧,这需要经验的。”记者看到,勺柄已有些弯曲,“这原来笔直的,每天反反复复用,大概一年就弯了。”张立美说。
36年的风雨打磨,在城市最脏、最臭的地方,女子清淘班用一次次、一年年的挖、舀、淘,始终确保道路设施完好率、下水道畅通率在95%以上。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实际行动,她们一批带动了一批,如同一朵朵“铿锵玫瑰”,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绽放,不断传承发扬“以我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精神。
学雷锋先进典型简介:
连云港市海州区市政养护管理处女子清淘班成立于1987年,现有8名女工。30多年来,她们发扬“以我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敬业奉献精神,始终奋战在服务群众第一线,用辛勤的汗水换来城市的整洁与美丽,被誉为“地平线下的铿锵玫瑰”,先后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省五一文明示范岗、省精神文明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9年入选第五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名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芳
通讯员 王雅萱
新闻中心
更多- 围绕光通信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精准招引“强链、补链、延链”项目 双辰科创谷用心谋“芯”篇
- 世纪互联三期智能算力中心项目总投资30亿元,预计明年一季度全面投产 太仓有“数” “智”绘未来
- 润理(苏州)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打破国际垄断,研发出高真空硅片氢气清洗系统和高真空键合系统 填补国内光刻预处理技术空白
- 我市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 提振精气神 干好精细活
- 市委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集中反馈会暨集体约谈会 做深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
- 太仓与德国莱茵内卡再添新合作 签约特殊教育合作项目
- 一批外资标志性项目在我市加速落地 外资持续“加仓” 彰显“太仓磁场”
- 徐华东率队慰问驻苏部队和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 深化军地协同 拓展双拥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