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花开遍幸福太仓]生态文明铺就城市最美底色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郭惠红 时间:2020-12-18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国文明城市主要测评指标之一,近年来,我市着力构建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改善城乡环境,增强市民环保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11月30日,我市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授牌。可以说,生态文明铺就了太仓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最美底色。
  生态格局有多大
  城市就有多美
  尽管天气转冷,娄江新城滨河公园自11月启用以来,仍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散步、游玩。“之前我一般会去市民公园锻炼身体,现在多了一个选择,娄江新城滨河公园也成了我的主要‘打卡’地点。”大庆锦绣新城小区居民刘小青告诉记者。
  以“在花园中骑行、在水岸边驻足”为建设理念,娄江新城滨河公园绿化面积达25.4万平方米,过不了多久,此地就会变成林木成荫、虫鸟成趣的滨河景观带。
  这只是我市大手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新鲜案例。实际上,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放眼全域、着眼未来:全力实施“一心两湖三环四园”的田园城市生态体系建设;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探索实践,以生态为基底,以绿道为主线,以田园为基调,以文化为特色,构建多层次的生态网络;全面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把用途管制扩大到所有自然生态空间,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生态红线,保证生态安全距离。
  我市始终把长江大保护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深入实施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982行动计划,形成两路、九河、八港、两区的“2982”工作格局,高起点构筑起沿江绿色走廊。
  产业结构有多优
  发展就有多绿
  今年的金秋经贸月,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优质产业项目签约落户我市。如沙溪镇签下的聪明制药改良型新药产业化项目,拟在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高端制剂药品的开发与产业化基地,前期计划投资约为5亿元,预计5年内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绿色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市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72%;统筹推进生产性、生活性、生态型服务业协同发展,物贸总部经济规模突破千亿元;全市拥有德资企业超过350家,成为国内德企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同时,我市大力促进资源集约利用,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强清洁能源的供应和可再生资源的应用,实施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和热电联产整合,全面淘汰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关停宏达热电厂,累计整治3255家“散乱污”企业(作坊)等。去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下降3.8%。
  不仅仅是工业,我市农业也在转变发展方式。随着“以国家现代农业园区为示范,7个区镇现代农业园区为支撑,若干个村级基地、合作社为带动面”的“1+7+X”现代农业园区网络架构的形成,娄东沃野上充分呈现出“土地集约、设施配套、科技创新、产出高效、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风貌。
  整治强度有多硬
  底线就有多高
  近日,太仓生态环境局会同市交运局、水务局对全市88家机动车维修企业开展环保专项检查。针对查出的120余项各类环境问题,太仓生态环境执法局向相关企业下发了行政处理通知书,要求其限期完成整改。这是我市加强环境问题整治的一个镜头。
  为了守卫蓝天、碧水、净土,多年来,我市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攸关市民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
  通过科学“治气”、精准“治气”,我市的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改善,PM2.5年均浓度已由2016年的40.6μg/m3下降至今年前10月的24.5μg/m3,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上升至84.9%。
  通过对太仓港区化工园区企业排污实施“一企一管”全天候监管、建设生态缓冲区、取消长江直排口、对全市生活污水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建设10家生活污水处理厂等,我市的水环境质量年年总体保持优良水平。
  通过建设中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98万吨/年危险废物焚烧处置项目、华能电厂年处理7万吨污泥藕和发电项目,规范100多家汽车修理企业“三废”管理行为,加大危险废物去库存力度,对416家企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展开调查等,我市的土壤环境质量一直保持稳定,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了土壤污染。
  环保合力有多强
  生态就有多好
  前不久,上海市嘉定区生态环境局与太仓生态环境局签订《嘉太两地跨界国省考断面水质提升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严格环境准入、强化项目审批与两地环境的协调性,以及跨界的墅沟河、浏河、盐铁塘水域水污染防治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
  环境保护不是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事情,多方齐心协力才能让环境变得更美好。为此,我市重视与嘉定、昆山构建联防联治区,共谋污染协作共治机制,目前已建立三地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跨省联合河长制,签订了三地生态环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合作协议。太仓、宝山、崇明、海门、启东长江口五市(区)检察院成立生态保护检察协作联盟,共建区域性生态安全法治屏障。
  我市还创新开展环保宣教活动,努力让每个人都成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参与者。“绿色风暴”吹拂下,越来越多的太仓市民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他们日常选择骑自行车、坐公交出行,少乘电梯,尽量不使用塑料袋,分类丢弃垃圾,减少一次性餐具使用,爱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对太仓市民来说,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次又一次自觉。
  唯有凝聚合力,方能成就伟业。如今,我市已“养成”一种特别的环境特质:城在田中,园在城中,人在画中。蓝天、碧水、绿树交相辉映,江南水乡风韵与城市现代化相得益彰的生态之美,在这座小城尽显无遗。(记者 王俊)
 

责编:郭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