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总书记和这个“浙东红村”的情缘
新华网记者 方益波、金佳绪
【学习进行时】横坎头村,位于浙江余姚四明山革命老区,有着“浙东红村”的美称,也是名气很大的全国文明村。而在本世纪初,这里却是一个交通闭塞、房屋破旧、村民收入比较低的经济薄弱村。是什么原因让横坎头村完成华丽蝶变?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为您讲述。
横坎头村,位于浙江余姚四明山革命老区。这里曾是浙东抗日根据地机关所在地,有“浙东红村”之称。
“山大石头多,出门就上坡。”20年前,横坎头村是一个交通闭塞、房屋破旧、村民收入低的经济薄弱村,连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全村没有一个公厕,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700元,村集体负债20多万元。当地人感叹:“横坎横坎,横看竖看看不到头。”
横坎头村老旧房屋经改造成为精品民宿。(横坎头村供图)
2003年春节前夕,刚刚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专程到梁弄镇和横坎头村考察调研。
当时的浙江,广大农村正面临“成长的烦恼”,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有新房无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垃圾无处去、污水到处流”等现象十分突出。
“老区建设能不能搞好,扶贫开发有没有成效,欠发达地区是否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要看那里的干部群众有没有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有没有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拼搏精神,有没有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习近平同镇里、村里的同志们围坐在一起谋划发展之路,对当地提出了建设“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的殷切期望。
习近平的一番话点燃了村民们的斗志。2003年2月8日,农历新年上班第一天,村两委就开会研究,以书信方式给习近平汇报工作打算。不久,习近平给他们回信,鼓励他们加快老区开发建设,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这是横坎头村厕所改造前后的对比照片。(横坎头村供图)
就在同年6月,在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全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花5年时间,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乘着“千万工程”的东风,横坎头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利用绿色资源,壮大特色农业,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乡亲们生活持续得到改善。15年过去,这个过去寂寂无名的小山村,成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7000多元,是2003年的10倍。
2018年2月,横坎头村全体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的发展情况。
“很高兴收到你们的来信。15年前到你们村的情景我都记得,我一直惦记着乡亲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大家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空中俯瞰宁波余姚市横坎头村(2020年7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久久为功、扎实推进,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千万工程”这项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富民工程,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面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
如今,浙江“千万工程”的实践持续深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构建美丽中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启示。截至2022年底,浙江全省90%以上村庄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70个、示范乡镇724个、风景线743条、特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新闻中心
更多- 港区重点布局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高端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 “千亿制造”锻造发展新动能
- 智能物流装备“搬运”天下货
- 围绕光通信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精准招引“强链、补链、延链”项目 双辰科创谷用心谋“芯”篇
- 世纪互联三期智能算力中心项目总投资30亿元,预计明年一季度全面投产 太仓有“数” “智”绘未来
- 润理(苏州)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打破国际垄断,研发出高真空硅片氢气清洗系统和高真空键合系统 填补国内光刻预处理技术空白
- 我市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 提振精气神 干好精细活
- 市委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集中反馈会暨集体约谈会 做深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
- 太仓与德国莱茵内卡再添新合作 签约特殊教育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