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就在你我身边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茅丽亚 时间:2015-02-10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法治”成了与政府工作、百姓生活等息息相关的话题。今年,我市将如何进一步加快法治太仓建设?听听普通市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怎么说,相关部门如何回应。
   市民声音
   学法懂法,更好地帮自己说话

   最近,新太仓人王世明有点烦心事。眼看就要过年了,可单位拖欠的工资却迟迟不发。老王说,自己原来在王秀一家金属制品厂做电焊工。从去年3月起,老板借故每月只发2000元生活费,其余的工资承诺年底结清,8月之后,连每月2000元的生活费也不发了,前后一共欠了自己2万多元工资。为此他和其他工友找到了市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 
  “这是我的血汗钱,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王世明说,他是一名普通工人,对法律不熟,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的权益,容易轻信老板那些口头的承诺,他希望法律能更健全一些,执法更严一点,严肃处理个别黑心老板的恶意欠薪行为,还那些被拖欠工资工人一个公道;自己也将更多地学法、懂法,让法律更好地帮自己说话。
   家住南郊的杜美琼近来遇到一起交通事故,工作之余还要跑有关部门处理事故。她感觉如今法律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自己正在处理的交通事故,还有工作中遭遇工伤、在外吃饭遇到食品安全问题等等,都用得到法律。她希望这个社会通过法律能够更公平,老百姓寻求法律服务能更便捷。
   代表委员建议
   法治太仓,需要社会共同努力 

  顾建康委员说,小到行人过马路乱闯红灯,无故拖欠物业费,在马路上乱停车;大到政府相关部门依法行政,执法部门是否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法治建设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应该把法治建设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结合起来,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让违法者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更大代价。”顾建康委员说,应把公民的违法行为与个人信用记录结合起来,从工作、生活等多个角度对违法失信者进行限制,提高其违法成本。
  他认为,我市在推进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应通过加强公职人员法律培训、提倡公职人员以法学为主要内容的第二学历教育,公职人员在考录职务和职级晋升、考核、选拔任用时将法律作为必备内容等措施,全面提高公职人员的法律素养。此外,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重大决策或重大项目建设中要加强法律评估,充分进行合法性审查。
  吴剑宏代表认为,近30年的法制宣传教育,有力地提高了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增强了全社会的法治意识。但在少部分群众眼里,依然存在信权不信法、信钱不信法、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我市应进一步加大普法工作,全面加强“巡回法庭”走进村(社区)的密度和频率,通过老百姓生活中常见的案例,“以案普法”、“以案释法”。
  推进法治建设,光靠普法让老百姓学法、懂法是不够的,关键要提升全社会的守法意识。吴剑宏建议,在推进法治建设中,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公安、检察、法院等执法部门进一步强化公正执法理念,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切实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
  部门回应
  法治建设,就在你我身边

  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陆利兵说,法治看似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实际离老百姓的生活很近。近年来,我市正不断健全完善落实重大行政依法决策机制,政府重大事项不只是领导拍板,还要严格执行《太仓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经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决策程序。每年政府实事工程,实施前都认真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建议、对社会公示,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接受包括人大、媒体、市民等社会各个层面的监督。比如,新区在建篮球公园的过程中,就有群众提出不同意见,后来政府部门通过调研、听证等方式收集市民意见,最终改变设计方案。
  在今后的法治太仓建设中,我市还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当然,不光决策制度,还有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纠错问责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体系都将完善,切实解决与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食品安全、市政管理、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群众法治满意度。
  陆利兵表示,推进法治太仓建设,不仅是领导干部主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理,更多的是唤起全体市民参与进来,比如开设青少年法制课程,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下沉力量送法“进村入户”等等。通过不同人群的法制宣传与普及,不断增强法治理念,促进实现依法维权与依法履责意识正向递增。此外,我市还将通过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法律援助及司法救助等体系,落实推进法治惠民。(记者 李华  周琦  张瑜)

责编:茅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