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妮尔模塑投入千万建智能车间 增强发展活力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5-11-30
  伸出3只“手指”对准注塑件,牢牢吸住后将其稳稳地提升起来,快速转身,准确地摆放在流动“吊篮”里……日前,丹妮尔模塑汽配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冯立明带着技术人员对公司新定制的智能机器人进行调试。
  “别看这台机器其貌不扬,它在30秒内可以完成产品抓取、提升、转身、后送、摆放等多个环节,能替代两三个工人。”冯立明告诉记者,这批智能工业机器人是公司根据生产实际,专门向厂家定制的,每台价格在10多万元。
  据他介绍,这些智能化的工业机器人具备红外感应自动定位系统,这好比给机器安装了眼睛,确保零件抓取、移动、摆放的效率及精度,可以模拟操作工人做出拿取、提升、转身、抬高、码放等一整套动作,另外它也有“大脑”,可以通过电脑编程进行控制。
  生产期间,工人在工位上周而复始、机械地重复着操作流程,不仅枯燥,时间长了更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影响工作效率。有了智能工业机器人,不仅解决了这一难题,更提高了生产效率。该公司董事长支建明说,如今注塑产业已经进入洗牌时代、微利时代和转型时代,要改变传统思路,向内部挖潜力,求得生存与发展。
  “所谓智能化生产车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无人车间’。夸张一点地说,即使关着灯也能生产,业内人士称其为“黑灯工厂”,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打造自己的‘黑灯工厂’。”支建明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专门生产、加工、销售汽车配件、洗衣机配件、汽车家电标牌和模具等产品的企业,丹妮尔自成立起就一直在生产技术改造、生产流程革新上下功夫,从最初引进最先进的机械设备,到在生产线上安装工业机械手,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再到现在定制智能工业机器人,公司目前在智能化生产车间建设方面的投入已达1000多万元。
  对传统的生产型企业来说,使用智能化生产设备是减少对用工的依赖性、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他告诉记者,此次定制的智能机器人尽管每台价格在10万元以上,整个车间改造下来起码投入300多万元,但此后可以减少用工五六十人,一年仅用人成本就能节省约300万元。
  智能工业机器人带来的不仅是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还有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这将大大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支建明说,目前,他们已成为三星、LG等电子巨头全球供应链中的一环,也成为上海通用、悦达起亚等品牌汽车制造商的配套企业,每年的销售额保持30%的增长,预计今年可完成销售5000多万元。(记者 李华 文/图)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