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平台服务企业 整合资源筑起太仓“药谷”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茅丽亚 时间:2014-05-30
  最近,中美冠科生物技术(太仓)有限公司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成立人源化小鼠临床研究转化中心,致力于进一步做大人源化肿瘤模型试验规模,太仓市企业正抢抓生物性试验等重大机遇,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事关人民健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生物医药产业是国际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太仓市把这一产业列入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创立生物医药产业园,以“一园多区”的形式统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资源,形成了生物制药、化学制药、医疗器械、医药物流、研发与检测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一体化产业链,昭衍、中美冠科等新药研发公司提供的试验报告,可同时被美国FDA和中国SFDA认可,宏达制酶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二代工业制酶基地,新波生物的发光诊断试剂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0%,华益美开发出多聚酶链反应产品、核酸检测试剂以及相关的基因诊断设备,雅本化学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园获评省科技产业园,规模生物医药企业达29家,1至4月实现工业产值23.08亿元,同比增长15%。
  在拥有先行一步的优势下,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如何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优化平台服务企业
  除生物医药产业园集聚多家企业外,列入统计的生物医药企业还分布在新区、港区、城厢、沙溪、浏河、璜泾、双凤等镇区。在参与全国、全球竞争中,只有集中优势资源,才能占据一席之位。
  “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集聚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企业、科研院所及配套服务机构400多家,泰州医药产业去年产值突破600亿元,这些都与集约化发展有关。”中美冠科国际生物医药研究所总裁汪亦欣博士先后在美国、德国、瑞士、英国的品牌药企工作。他认为,我市必须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购置公共性的大型仪器,方便小企业使用,完善园区配套服务能力,构建一个集工作、生活、学习、娱乐于一体的太仓“药谷”,吸引更多更好的生物医药企业和优秀人才前来安营扎寨。
  瞄准专业彰显特色
  仅用不到5年的时间,中美冠科生物技术(太仓)有限公司年服务收入就突破了8800万元,与全球生物医药企业前20强中的19家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这与我们集聚高端人才、走专业化道路有关。”汪亦欣博士说,他们打破细胞株模型试验的国际传统,首创并系统化、规模化人源化肿瘤模型试验和自发性糖尿病试验,试验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到台湾上市。  
  汪亦欣博士认为,太仓市可以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专家库,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在制订产业发展规划、促进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的评估、论证、咨询和推介作用;建议生物医药企业加大对技术、管理、经营人才的培养力度,对生物医药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加大引进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生物医药产业的某一环节不断增强“话语权”。
  拓宽产业融资渠道
  药品从研制到临床时间较长,有的达10年左右,所需资金数量较大,而政府扶持资金有限,银行贷款难以惠及中小企业,专业的生物医药风险投资在我市还处于起步阶段。“这需要我们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汪亦欣博士说,中美冠科除了接包国际知名医药企业的药物有效性试验等订单外,还与国际知名医药企业合作研发新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破解研发经费不足等难题。他建议我市制订优惠政策,对科技成果在本地实现产业化的研发机构和企业给予专门扶持,设立风险投资公司、研发基金等,缓解生物医药企业特别是研发型企业的资金难题,要积极引入民间资本、风险投资机构,加快企业上市进程,促进生物医药新品研发。(李孝忠)  
 
 

责编:茅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