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葫芦成“截污能手” 河道氮磷含量大幅下降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茅丽亚
时间:2015-07-30

拦截“污染”的水葫芦“生态坝”。
日前,记者在万丰村海丰合作农场的水稻种植区看到,稻田中间的几条小河上,一片片长满了水葫芦,有些水葫芦还开出了紫色的花,而从没有生长水葫芦的河面上可以看到,这里的河水比较清澈。这些长水葫芦的河岸边都立起标示牌,上面显示,这里已成为一项名为“农田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及流失养分再利用技术”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水葫芦强化净化拦截区”。
据介绍,这个项目由省农科院资环所、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和我市农委等联合实施,项目的目标是在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的同时,控制农田面源污染,减少水环境负荷。
万丰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项目的主要实施内容包括示范推广农田径流养分源头减量减排技术、示范应用农田径流汇水强化净化拦截技术、示范推广农田流失养分资源化与利用技术。通俗地说,就是先通过利用各种新技术减少化肥磷、氮的投入;在此基础上利用水葫芦快速生长的特点,把从地里流到河中的磷、氮“拦截”下来,减少向环境的排放;最后再把水葫芦打捞收集,堆制、加工成有机肥。磷、氮等流失到水体,就是污染,而通过水葫芦吸引、再利用,又能成为有用的养分。
这个项目在海丰合作农场的实施地点位于横沥河、顾门泾、项脊泾和杨林塘之间,中间还分布着10多条小河,这些小河水最后汇入杨林塘。项目于去年7月开始实施,实施一年后的中期检查表明,示范区的河水总氮含量比常规生产区低59.8%,总磷含量比常规生产区低40.9%,分别达到地表水4类水和5类水的水质要求,而且这两项指标也都优于当地杨林塘的总氮、总磷标准,体现了“对农田外排水体总氮、总磷的治理效果”。在水葫芦收集利用方面,万丰村还制出了水葫芦打捞样机,并且计划将收集的水葫芦加工成生产蘑菇的原料。
水葫芦成了“截污能手”。万丰村还建成了一个面积达2200多平方米的水葫芦越冬基地,入秋后选取合适的水葫芦进基地“保种”,冬季还要用薄膜保护,让水葫芦安然过冬。今年的这些水葫芦就是去年11月选进基地,直到5月再放进河道中生长的。(记者 张立 文/图)
责编:茅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