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饭碗”稳,蓄力经济发展“加速跑”
背起行囊、赶赴他乡,跨省务工大潮构成流动中国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今年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务工季,各地农民工有序返岗复工,映衬出袅袅升起的烟火气。确保近3亿人口规模的农民工群体稳定就业,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发展大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就业”一词近30次,延续了近年来的高度关注,并将今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设置为1200万人左右,要求“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坚持就业优先,把稳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意义重大。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稳,则就业大局稳,想方设法推动返岗有序、求职畅通、服务暖心,在让农民工就业饭碗捧得更稳的同时,将为经济发展不断蓄力。
稳就业关键是聚焦聚力重点群体,而稳就业的根本则是稳增长。2022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顶住压力、稳中求进,经济总量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再上新台阶、突破120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快于多数主要经济体。经济稳为农民工就业稳打下了坚实基础。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2022年全国农民工规模达到29562万人,比上年增长1.1%;人月均收入4615元,比上年增长4.1%。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稳经济各项举措进一步落地显效,各类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恢复改善,为农民工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截至2月15日,农民工就业大省江苏已返岗就业农民工2203万人,返岗率达90.9%,比去年同期提高7.7个百分点。形势虽好,不容松劲歇脚。据《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22》预计,到2035年时,将有约1.6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发挥区域间互补优势,协调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市用工缺口,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经济稳中有进添动能,尤需久久为功。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是民生暖、人心安、社会稳以及发展后劲足的重要基础。稳经营主体是稳就业的关键,特别是对于我国产业工人主体的广大农民工而言,经营主体健康成长,解决了“需求侧”的问题,农民工就业才更有保障。同时,需要持续优化平等友好就业环境,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想方设法扩大就业面并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确保农民工稳定就业。另一方面也需创新培训方式,强化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让更高素质农民工更好服务经济发展。
“要实实在在做好就业工作,不能搞形式主义。”既是告诫,也是要求。在促进农民工就业上,尤其需要实打实。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驰而不息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形势稳定,经济发展必将蓄满力、加速跑。
新闻中心
更多- 围绕光通信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精准招引“强链、补链、延链”项目 双辰科创谷用心谋“芯”篇
- 世纪互联三期智能算力中心项目总投资30亿元,预计明年一季度全面投产 太仓有“数” “智”绘未来
- 润理(苏州)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打破国际垄断,研发出高真空硅片氢气清洗系统和高真空键合系统 填补国内光刻预处理技术空白
- 我市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 提振精气神 干好精细活
- 市委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集中反馈会暨集体约谈会 做深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
- 太仓与德国莱茵内卡再添新合作 签约特殊教育合作项目
- 一批外资标志性项目在我市加速落地 外资持续“加仓” 彰显“太仓磁场”
- 徐华东率队慰问驻苏部队和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 深化军地协同 拓展双拥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