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港区:点滴之文明,汇聚创建典范城市之光
文明进步是一座城市的永恒追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关乎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更是城市建设、发展与治理水平的体现。文明典范城市的争创,更是意味着全新的起点、更高的目标,意味着更强的带动力、引领力、辐射力和影响力。长期以来,港区坚持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内外兼修,全力助力太仓市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推进的文明创建工作。在文明创建的过程中,各文明单位作为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和文明创建的重要力量,更是充分发挥创建热情和创建优势,带头完成创建工作任务,切实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
什么是文明单位?
文明单位是对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职工素质较高,业务工作过硬,社会形象良好,在各地各行业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单位授予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如何评选江苏省文明单位?
江苏省文明单位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依据《江苏省文明单位测评体系》经测评遴选产生。
江苏省文明单位的评选标准有哪些?
围绕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单位文化建设、优质经营服务、诚信守法、履行社会责任、单位内部管理、优美环境建设、特色创建活动、创建工作机制等测评项目,分别确定相应的测评指标和测评标准,形成完整系统的测评体系,以此作为测评遴选江苏省文明单位的依据。
崇德向善,铸就文明之魂
城有魂,则民有信仰驱动,则社会有精神引领,则发展有价值导向。港区坚持筑牢精神高地,激发向善基因,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驰而不息地培育各类文明载体,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着力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无所不在,真正打造“身边的文明实践圈”,努力建设有温度的道德高地和精神家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形成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的道德自觉,切实增强城市治理“向心力”。
精工细作,刷新文明之色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城市的文明,蕴含于经济政治方方面面、贯穿于社会生活点点滴滴。在全力争创文明典范城市工作中,港区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精准对照创城要求,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化“1+10+N”全员文明城市建设模式,立足港城核心区,辐射全区,以点带面、扎实推进;持续将创建工作融入日常、严在经常;加强多方联动、多点发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工作格局;持续扩大社会面宣传,将文明氛围营造至城市每一个末梢,找不足、补短板、促提升,用点滴小治理,凝聚文明大气象。
深耕文化,厚植文明之根
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历史文化底蕴标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身份和内在品格,是其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的重要基础,更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太仓港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曾经的“万国码头”,如今成为长江内河第一大港。郑和下西洋所传递出的“开放、开拓”的大航海精神深深地植入了港城人的血脉,同时也作为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港城人弘扬传唱。深耕历史、提炼内涵、传诵经典,港区致力于将传统和现代融合,丰富线上+线下传播形式,扩大宣传深度和广度,广泛开展各类文化主题活动,不断扩大长江文化影响力,培根铸魂、凝心聚力,培育充满文化自信的城市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