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向“新”,江苏外贸展韧性显活力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也是江苏发展的亮丽底色。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今年前三季度,江苏外贸再次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江苏货物贸易进出口4.12万亿元,同比增长7.7%,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江苏外贸的增长并非简单的数量扩张,而是伴随着结构的持续优化。此前,加工贸易是江苏进出口的主阵地,高峰期占比一度超过80%。然而,加工贸易企业经营易受国际经济贸易波动的影响,如果供给端和需求端不畅通,企业的生产经营将受一定影响。近年来,随着贸易结构的优化调整,一般贸易占比逐年提升。前三季度,江苏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2.37万亿元,同比增长6%,占比达57.4%,规模超过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1.3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内外兼修策略,成功实现“两个市场”的切换,体现了江苏外贸自主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正在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
聚焦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民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基础设施建设,“江苏制造”在“一带一路”上持续演绎着合作共赢的故事。前三季度,江苏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82万亿元,同比增长11.3%,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速4.8个百分点,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至44.1%。市场多元化的背后,是江苏企业对国际市场的深入研究和精准布局。通过市场调研,江苏企业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特点,开发适应当地市场的产品,实现了市场的多元化布局。同时,江苏还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推动了中欧班列的开行,拓宽了出口市场,为江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外贸进出口持续保持增长,离不开政策“工具箱”的助力加持。近年来,国家和江苏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江苏外贸企业注入了强大动力。减税降费政策让企业轻装上阵,降低了运营成本;南京海关推出的“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贸易便利化举措,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缩短了货物进出口的时间;金融支持政策也为企业解决了资金难题,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和开拓市场。一项项务实开放的举措落实落细,进一步稳住了市场主体的预期和信心,让江苏外贸企业活力满满。
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以及通过的《决定》再次强调,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同时围绕江苏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了5个方面的安排,为相关工作明确了未来方向和重点。未来,江苏作为国内外产业循环发起点、联结点,应从国内贸易增加值和国际贸易增加值“双重协同”的视角发力,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江苏贡献。
奋楫笃行启新局,劈波斩浪勇向前。冲刺四季度,随着一系列稳外贸、优结构措施持续推进,各项务实举措精准发力发挥效用,江苏外贸“稳”的基础会更扎实,“好”的变化将更突出,一定能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新闻中心
更多- 围绕光通信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精准招引“强链、补链、延链”项目 双辰科创谷用心谋“芯”篇
- 世纪互联三期智能算力中心项目总投资30亿元,预计明年一季度全面投产 太仓有“数” “智”绘未来
- 润理(苏州)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打破国际垄断,研发出高真空硅片氢气清洗系统和高真空键合系统 填补国内光刻预处理技术空白
- 我市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 提振精气神 干好精细活
- 市委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集中反馈会暨集体约谈会 做深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
- 太仓与德国莱茵内卡再添新合作 签约特殊教育合作项目
- 一批外资标志性项目在我市加速落地 外资持续“加仓” 彰显“太仓磁场”
- 徐华东率队慰问驻苏部队和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 深化军地协同 拓展双拥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