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 全力防御台风“竹节草”
受台风“竹节草”影响,预计30日至31日,我市阵风可达7~8级、沿江9~10级;雨量可达暴雨、局部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和局地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我市各部门迅速行动,众志成城防御台风。
市交运局:早准备、严排查、快处置
市交运局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以“早准备、严排查、快处置”为原则,通过预警前置、隐患排查、动态管控、应急联动等举措,全力保障市民出行安全与交通运行稳定。
通过数字平台发布预警短信2100条,提醒从业人员防范应对;迅速组织力量开展安全巡查,针对桥梁涵洞、历史积水点等重要点位进行排查,及时修复坑塘等病害,清理排水淤堵;提前引导30余艘船只回港避风,加强浏河闸外等区域船只排档管理,防止船只走锚;全面清点补充物资,备足编织袋、挡水板等,并完成排水作业车、照明车等设备检修,24小时应急值守队伍已全员到岗备勤。
太仓海事局:全天守护水上交通安全
太仓海事局全面部署防台风工作,保障水上交通安全。组织在港船舶有序避风,指导码头科学调整作业计划,严格落实防台风措施;在重点风险水域部署拖轮和执法人员24小时应急驻守,确保险情第一时间处置;在易走锚水域前置应急拖轮力量,一旦发生险情可立即控制船位,防止次生事故,所有港内拖轮均已进入应急戒备状态。
太仓海事局提醒各航运单位及船舶:务必落实主体责任,加强锚泊值班,遇紧急情况及时拨打12395水上遇险求救电话。
市应急管理局:确保响应迅速、处置有序
市应急管理局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立足抢险救援、转移安置和灾害信息报送核心职责,全力投入防台风工作。
明确各行业部门抢险救援工作任务,细化人员转移安置的预案方案,规范灾害信息收集报送的标准时限,确保关键环节响应迅速、处置有序;组织力量对需重点转移的区域、易发生险情的点位开展排查,督促相关单位提前做好人员转移准备和应急抢险预案;整合调度各类专业抢险救援队伍,确保随时能投入抢险行动;全面梳理应急物资储备情况,重点补充抢险救援和转移安置所需物资,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多种渠道向社会发布避险提示,以精准高效的举措筑牢城市防台风安全屏障。
市住建局:强化排查,保障工地安全
市住建局强化防汛应急预案落实,在企业自查自纠的基础上,质安工作人员强化抽查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工地安全。
明确要求各工地重点排查易积水区域、排水系统、临时用电设施等防汛薄弱环节,强降雨大风期间,停止所有室外露天作业、高空作业、小型(临时)工程作业。质安工作人员分赴各工地开展抽查检查工作,重点检查工地围挡是否加固,防止因雨水浸泡、风力冲击导致围挡倒塌;脚手架、塔吊、施工电梯、基坑支护及模板工程等关键设施是否加固,防止在大风强降雨时发生事故;施工现场活动板房是否安全及居住人员情况,要求工地妥善做好撤离人员的安置工作。
市城管局:排查隐患,强化安全提示
市城管局及时对照防汛应急预案,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全面排查各类风险隐患,确保各项防台风工作落实到位。
针对室外广告、沿街店铺施工围挡等,已出动巡查队员204人次,共排查598处,发现并整改隐患2处;向大型商超、专业市场产权人以及夜市、早餐点等经营业主发送安全提示短信;针对城市道路、窨井盖周边垃圾树叶等情况,出动前置巡查人员87人次、巡查车辆29车次,清理窨井周边垃圾288处;加强城市道路、桥梁隐患排查,做好照明设施的检查、加固和维护,检查停车场设施稳固性与排水情况,提前消除安全隐患。
市水务局:排水降位,筑牢坚实堤坝
市水务局加大排水力度,降低水位,架构起防台风、防汛安全屏障,全力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市各水闸加大排水力度,自7月28日15时30分起,市河道处管理闸站开始应对操作,利用新浏河退潮降低水位,全市11个沿江中小型水闸全部启用,排水量每日超3500万立方米,目前,我市城区河道水位平稳,低于警戒线以下0.9米。组织4支防汛抢险队伍,以便第一时间赶赴各有关区镇开展道路积水抢排等抢险作业,保障市民出行安全;筑牢坚实堤坝,着力守护好38公里长江干堤,工作人员巡堤频次进一步加密,并重点加强堤防险工险段排查,更好守护大堤安全。
市农业农村局:筑牢农渔生产“防护堤”
依托2025年太仓市粮食生产应急救灾防灾项目,市农技推广中心采购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4000袋,可覆盖水稻面积4万亩,达到抗倒伏目的,目前已经下发到各个点位。全市水稻即将进入拔节孕穗期,本次台风过后,结合叶色诊断,农场、农户做好拔节孕穗肥的施用工作。
市水产指导站通过下发信息、走访养殖塘口等方式,提醒养殖户做好防范措施。指导养殖户加固温室大棚和看护棚,防止台风对养殖设施造成破坏;仔细检查电路和渔业设备,确保设备在台风期间正常运行;合理控制池塘水位,避免水位过高引发安全隐患;及时开启增氧设施,保障水体溶氧量。(记者集体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