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镇在运动激情与文化魅力的碰撞中,展现出不一样的面貌和气质,掀起一场全民参与的文旅热潮,带动一场价值跃升的产业升级—— 当足球滚过古镇的青石板
傍晚,刚下班的老张拎着折叠凳脚步带风,往溪亭商业广场赶。对岸古镇的灯笼刚亮起,这边的巨幕已经开始播放球员热身画面,烤串摊的油烟混着欢呼声飘过来,沙溪这座江南古镇,像被按了快进键,一下子鲜活起来。
7月中旬至9月底,2025年沙溪镇第十二届足球联赛火热开赛,沙溪古镇、溪亭商业广场、香塘·野邻LINE FRIENDS露营村等地设立“第二现场”,通过巨幕直播、主题装饰和互动游戏,将球场氛围延伸至居民家门口。
不仅是足球——在千年古镇沙溪,沙溪国际卡丁车中心、沙溪骑行公路等运动文旅项目深受欢迎,中国板球训练基地也已开工建设。
不止于运动——五湖四海的运动爱好者通过足球、骑行、卡丁车认识沙溪,在运动之余走遍沙溪,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爱上沙溪。
当体育“遇上”文旅,沙溪镇在运动激情与文化魅力的碰撞中,展现出不一样的面貌和气质,掀起一场全城参与的文旅热潮,带动一场价值跃升的产业升级。
●从厂区小院到全城沸腾,足球成了“快乐开关”
14支球队、200多个球员、60场对决——从7月到9月,沙溪人的夏天被足球切割成一段段热血时光。
11年前,刚刚起步的沙溪足球还只是“小打小闹”。2014年第一届联赛,8支企业队在厂区空地上踢得满头大汗,观众席上的人也不多。
如今再看:村里的农业委培生能在边路连过三人,小学老师的任意球能绕过人墙直挂死角,外企员工“彩虹过人”大秀球技。
“第二现场”也是热闹非凡。抖音直播间里,球迷刷礼物的特效闪个不停;古镇巨幕前的观众比球场边的还激动。10岁的小朋友夏致远说,他不太懂球,但很喜欢这里的气氛,“来看球顺便买点好吃的”。
全民参与,全民狂欢。足球在沙溪早不是运动,而是藏在日常里的“快乐开关”:
直塘小学的操场上,课间操音乐一停,孩子们抱着足球就冲——这里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比体育课还受欢迎;傍晚6时,洪泾村足球场上,下班的年轻人刚换好球衣,大爷们就搬着小马扎占好了裁判位。
刚刚在抖音足球嘉年华·苏州站夺冠的沙溪中溪食品队是今年“沙超”的明星队伍,这支队伍里有工程师、食品销售、设计师、学校老师,年龄从“70后”跨越到“00后”,“大家因为对足球的热爱聚在一起,也正因这份热爱才努力坚守。”球队队长向守位说。
●一脚踢出“混搭风”,古镇成了“游乐场”
看完球别急着走。沙溪早把“看球”变成了“狂欢套餐”:在古镇巨幕前为进球尖叫,转身就能钻进明清老宅吃碗面;在露营村的草坪上踢完亲子赛,转头就能和布朗熊合影;在卡丁车赛道上飙完车,顺路去庄西村的米酒坊:“无论哪队进球,米酒都打折!”
七浦运河像条银线,绣出沙溪“老宝贝”和“新花样”的“双面绣”。
河这边,“一河两街三桥一岛”的古镇里,日子慢悠悠过:吊脚楼的木窗棂映着夕阳,竹编老匠人的手指在篾条间翻飞,吴晓邦舞蹈馆的琴声飘到街上。
河那边,热闹得像另一个世界:香塘·野邻LINE FRIENDS露营村里,马卡龙色的集装箱咖啡馆坐满了人,看完球的年轻人围坐聊天,带娃家庭在草坪上踢迷你足球,布朗熊玩偶被孩子们拽着当“守门员”。
1200米长的国内最高标准的国际级卡丁车赛道上,引擎轰鸣比进球声还炸,去年340名国内外顶级卡丁车赛车手在这里“飙车”的场面,让沙溪成了“速度控”的天堂。
江苏省第十届农民运动会“农发杯”篮球(村BA)比赛现场,全省13个地市的286名农民运动员齐聚沙溪。赛场上,是运动员们的激烈交锋;赛场下,是热闹的农产品市集,沙溪特色美食和古镇文创产品在球场的呐喊声中打响了品牌。
运动的激情就像根火柴,把文体“混搭”的快乐全点燃了。
“以前来沙溪是逛古镇,现在是来‘撒欢’!”上海游客李先生说,他白天看球,下午骑公路车绕着稻田转,晚上在古镇散散步,“悠闲又自在”。
●从“热闹”到“红火”,日子跟着足球一起“跑”
“沙超”、“村BA”、卡丁车……一场场体育活动为沙溪带来“热闹”,而沙溪把“热闹”变成了“实在”。
老街上的面馆,比赛日能卖300碗奥灶面,老板雇了俩临时工才忙得过来;手艺人的竹编挂件,也因客流增加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连农户的采摘园也被球迷们“占领”了,“生意好得不得了”。
香塘村党总支书记郭蕾最近总在朋友圈发喜报:露营村周末房又满了,村民编的竹篮成了“网红”,连合作社的大米都卖断货了。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薄弱村”?“现在村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一定程度上也是沾了文旅的光!”
当体育遇上文旅,沙溪不靠“门票经济”,而是进行“体验设计”,从“流量狂欢”升级到“价值跃升”——
卡丁车中心开了青少年培训班,周末的亲子场场场爆满;古镇的老宅子改成了文创工作室,年轻人在里面设计周边;就连足球联赛本身,都拉来了本地企业赞助,球员穿的球衣上,印着“庄西村米酒”“沙溪竹编”的广告。
沙溪要的不是一场球的热闹,是让足球滚过青石板,滚出一条让日子更红火的路。(记者 阚亚方 苏报记者 周哲 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