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论|创新要“沉下心做好自己的事”
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获奖名单19日公布,全国共有19家企业、19个项目获得中国工业大奖。在这个被誉为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的获奖名单上,来自江苏的企业或项目有10个,数量全国居首。“沉下心做好自己的事”,现场一家企业的这句获奖感言,道出了众多获奖企业多年如一日聚焦前沿搞创新、深耕基础攻难题的心声。
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基石。企业不断追求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在今年获得中国工业大奖的江苏企业中,兴澄特钢聚焦重大装备、轨道桥梁交通等需求,成功开发多个实现重点工程与关键核心基础件国产化应用的特钢新材料;盛虹集团潜心多年破解生物基纤维关键技术,攻克超细纤维“卡脖子”难题……它们都是在创新发展上“沉下心做好自己的事”的生动案例。
“沉下心”,就是要有敢啃硬骨头的勇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理应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当仁不让、勇挑重担,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力争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在很大程度上,敢不敢在创新的赛道上选择“豁出去”“拼出去”,实则考验着企业创新发展的勇气和魄力。
“沉下心”,就是要有能坐冷板凳的静气。创新确实有可能迎来“一鸣惊人”的高光时刻,但更多时候企业却需要做好“十年不鸣”的心理准备,准备为此付出时间、投入等方面的较大代价。实践中,有的企业为了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难题,不惜代价在成百上千种材料中反复试验、比对、遴选;有的企业为了解决进入技术上的“无人区”之后的创新难题,需要重回基础研究,寻求新的突破……企业开展创新,尤需祛除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多一些“埋头干活”,少一点“东张西望”。
“沉下心”,就是要有走出舒适区的心气。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故步自封往往是走下坡路的开始。研究表明,许多明星企业的兴起,往往都是由于得风气之先、引科创潮流、享创新红利,但其中也有不少企业在取得耀眼的市场成功后,出于成本、风险等方面的顾虑,不愿、不敢走出舒适区,最终被后起之秀无情碾压和替代,等它们被动转身时已是大势已去,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创新不止步,企业发展才能不断迈上新台阶。
江苏实体经济根基深厚,工业门类齐全,制造业规模和实力稳居全国前列,创新发展动能强劲。中国工业大奖至今共表彰“大奖”企业和项目136个,其中江苏有28个,彰显了“江苏制造”的硬核实力。也应看到,“江苏制造”整体上偏“重”的特征还比较明显,在全国能够叫得响的名企、名牌还不够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空间仍然较大,提升发展水平和提高发展质量的任务仍然艰巨。在创新发展上“沉下心做好自己的事”,江苏企业就能百尺竿头不断进步,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新闻中心
更多- 围绕光通信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精准招引“强链、补链、延链”项目 双辰科创谷用心谋“芯”篇
- 世纪互联三期智能算力中心项目总投资30亿元,预计明年一季度全面投产 太仓有“数” “智”绘未来
- 润理(苏州)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打破国际垄断,研发出高真空硅片氢气清洗系统和高真空键合系统 填补国内光刻预处理技术空白
- 我市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 提振精气神 干好精细活
- 市委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集中反馈会暨集体约谈会 做深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
- 太仓与德国莱茵内卡再添新合作 签约特殊教育合作项目
- 一批外资标志性项目在我市加速落地 外资持续“加仓” 彰显“太仓磁场”
- 徐华东率队慰问驻苏部队和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 深化军地协同 拓展双拥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