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强兴 >>> 奋斗在雪域高原上的太仓“多布杰”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王晓雅 时间:2025-04-21

  在雪域高原的辽阔天地间,有这样一抹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年轻身影。援藏期间,他曾两次前往“高原上的高原”阿里地区巡回检察,吸着氧、喝着药咬牙坚持了30天,被藏族同事亲切地称为“多布杰”(藏语寓意:具有强大的力量),他就是太仓市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职务犯罪检察部副主任于强兴。

  主动请缨

  踏上援藏征程

  “我年轻、工作经验也少,正处于需要不断磨砺的阶段,援藏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干事创业的舞台。”2023年对于于强兴而言,是人生轨迹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看到援藏报名通知,他主动请缨。作为一名“95后”青年干部,他深知援藏工作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考验,更是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作贡献的重要舞台。他以坚定的信念和充分的准备,赢得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2023年5月,于强兴毅然踏上了前往西藏的征程,挂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副主任。那时,西藏自治区检察院正在拉萨市检察院抽调干警,对阿里地区看守所和社区矫正监管机构开展巡回检察,于强兴再一次主动请缨。

  阿里被称为“高原上的高原”,是西藏地区最艰苦的地区之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空气中的含氧量不到内地的一半。于强兴能否适应环境,能否干好工作?分管领导起初有所犹豫。于强兴得知此事后,立刻找到分管领导说明身体情况。“我一直在积极调整状态,现在已经克服了头痛、喘憋等高原反应,我也有决心把工作干好。”最终,他如愿和西藏的同事们一起投入阿里地区的工作中。

  挑战极限

  巡回检察显担当

  与太仓不同,7月的阿里地区已经开始飘雪,加之各类高原反应,让于强兴面临更多挑战。为保证顺利完成任务,他吸着氧、吃着药,努力克服身体上的不适,白天同在押人员谈话,收集和固定证据,晚上分类整理发现的问题,并与同事讨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白+黑”的运转模式,成了他在阿里地区的工作日常。

  “对看守所的巡回检察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需在7月底完成。”于强兴说,“阿里地区4个看守所之间的距离较远,加上路上的时间,每个看守所我们只能呆4天。”在一次与在押人员的谈话中,他敏锐地捕捉到一条职务犯罪线索。为了核实这一线索的真实性,他翻越了5座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跨越多片无人区和无信号区调查了解情况,仅一次往返就花费了12个小时。

  第一次巡回检察顺利结束后不久,于强兴又随队奔赴阿里地区对社区矫正开展交叉巡回检察工作。两次巡回检察,他共协助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与检察建议书88份,全部被采纳并整改完毕。他的努力与付出,赢得了藏族同事的广泛赞誉,大家亲切地称呼他“多布杰”,这在藏语中是具有强大力量,能战胜所有困难的意思。

  勇挑重担

  撑起高原一片天

  随着巡回检察工作的圆满结束,于强兴迎来了新的挑战——主持拉萨市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的工作。此时,部门面临人员短缺、任务繁重的双重压力。面对这一困境,于强兴没有退缩,而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挑起了重担。

  在主持工作的4个多月里,于强兴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他们纠正违法行为3条,初查职务犯罪线索12条,办理约见检察官案件10余件,参加“减假暂”评审会7次,撰写调研文章、典型案例、整改方案等30余份。同时,他们还主动承担起了部门内的多项重要工作,为拉萨市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工作之余,于强兴还将苏州检察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带到西藏。他充分利用青年人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等优势,一边加强自身业务储备,一边输出专业知识,帮助解惑答疑,为西藏政法系统授课两次,为派驻检察工作提供了有益监督思路。

  于强兴的援藏故事,是奋斗与奉献的赞歌。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检察干警的风采与情怀。他曾获全国检察机关对口援助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记者  宋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