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荔枝网评:向美而行,织就“更美好的生活”
特约评论员/陈佳博
十年春华秋实,十年沧桑巨变。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祖国大地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号角下焕然一新。从“食为政首,粮安天下”到“教育兴邦育万世,立命立心开太平”,百姓在“吃得饱、穿得暖”的幸福中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中国人民向“美”而行的踪影,在纪录片《为了更美好的生活》里处处有迹可循。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风水宝地”秦岭北麓、塞罕坝谱写“绿色奇迹”;厂区亮了,“污染大户”化身“治污先锋”;长江变了,“等风来”变成“常态蓝”……江山如此多娇,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回首这十年,生态文明地位之重前所未有,环境治理成效之好前所未有。如今,绿水逶迤,青山相向,抬头可以望见繁星闪烁、飞鸟盘旋,低头可以看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一幅幅“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图景,在美丽中国的大地上徐徐铺展。我们为亿万黎民计、为子孙后代计,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自己的家园,用行动和结果诠释“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市井长巷,聚拢起是烟火气,推开来是人世间;乡村蝶变,放远看是大势所趋,走近瞧是家和人兴。过去十年,从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到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中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2.8万个贫困村的面貌得到脱胎换骨的转变。这背后离不开“厕所革命”不将就、医疗帮扶落实处、旅游村红红火火、直播间热潮澎湃……“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干部。”俗语朗朗上口,内容字字珠玑。无论是“新愚公”李保国,还是“大山的女儿”黄文秀,亦或是扶贫伉俪吴应谱和樊贞子,都饱含为民情怀,带着使命和热血为乡亲踏出脱贫振兴的道路。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这十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丰”景年年常在,“食”光岁岁常安。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越来越充裕、越来越丰富,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证实粮食安全稳如磐石、“中国饭碗”越端越牢。
今天的美好生活,不是空洞的概念。它既是一种客观理想,又是一种主观构建;既有稳定牢固的基石,又有拓展延伸的内涵。特教学校秉持“三心”育人,打开残障学生的世界;乡村教师坚持扎根一线,托起留守儿童的明天。我们对教育的重视与推崇,折射出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不再只停留于物质层面,更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裕。就像雷晶晶修缮雷厝建筑时的执着、李紫柔梦见“坪坦书屋”时的欣喜……里面有人们对乡愁和家土的眷恋,也有对诗歌和远方的向往。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追求精神文明的这股“劲头”,同样也会反哺我们的物质文明建设,让“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形态照进现实。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向着更美好的生活前进,能够给予我们奋斗的力量。面向新未来,迈向新征程,我们团结一致,一往无前,定能过上更红火的日子,创造更美好的生活。(陈佳博)
新闻中心
更多- 太仓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召开 以环境之“优”谋发展之“进”
- 港区重点布局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高端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 “千亿制造”锻造发展新动能
- 智能物流装备“搬运”天下货
- 围绕光通信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精准招引“强链、补链、延链”项目 双辰科创谷用心谋“芯”篇
- 世纪互联三期智能算力中心项目总投资30亿元,预计明年一季度全面投产 太仓有“数” “智”绘未来
- 润理(苏州)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打破国际垄断,研发出高真空硅片氢气清洗系统和高真空键合系统 填补国内光刻预处理技术空白
- 我市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 提振精气神 干好精细活
- 市委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集中反馈会暨集体约谈会 做深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