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插秧机在田里娴熟地干农活 “无人农场”在璜泾走进现实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陈益 时间:2022-06-10

  近日,在璜泾镇雅丰农场夏种现场,3台插秧机来回作业,不一会儿碧绿的秧苗整齐排列在田间。这本是太仓寻常的现代农耕画面,但走近一看,整个田地里空无一人,3台插秧机无人操作,而这些“机器人”正娴熟地“干”着农活。

  璜泾镇农技站技术人员吴皓介绍,这是去年在璜泾启动的“智慧农场”项目,采用卫星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农场500亩农田环境以及农用设施、机械等的优化、改装,完成所有农场生产、管理任务,是一种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无人化生产作业模式,其本质是实现机器换人。

  此前的春耕,璜泾镇已经试运行了相关设备,技术方上海联适导航通过在农机上安装导航设备以及中枢控制面板,实现了机耕作业的“无人化”。此次夏种,设备、技术进一步完善,插秧机在田间作业、行走、掉头更加精准流畅,这意味着充满科幻色彩的“无人农场”在太仓走进现实。记者看到,插秧机的车顶上安装了两个好似“耳朵”的装置,驾驶操纵杆上方的栏杆上挂着一个平板电脑。上海联适导航技术员张晨凯介绍,车顶的“耳朵”就好比机器的“眼睛”,而这个平板电脑就是它的“大脑”。“我们通过在控制面板上输入坐标,插秧机便根据数据,通过“眼睛”的导航在田间开展工作,比人工效率更高,差错率极低。”上海联适导航技术员张晨凯介绍。

  建设“无人农场”不是为了“炫技”,而是璜泾镇对于农业发展的长远考虑。“我们已经实现了粮食种植育、种、管、收的全程机械化,但劳动力的缺乏依旧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桎梏。”雅丰农场的技术负责人许立表示,当前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严重,机械化作业对劳动力技术要求持续提高,这种结构性矛盾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打造“无人农场”,通过无人化、少人化、智能化作业解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实现农业种植的精准化、标准化、精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高效化,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许立介绍,夏种是“无人农场”的又一次实验,接下来田间的施肥、洒药以及秋收,都将运用精密导航、云计算等相关技术,控制不同设备进行作业,协同实现水稻种植全程“无人化”。

  机器无人操作,只是“无人农场”的1.0版本。记者了解到,未来,雅丰农场将进一步升级,通过各种设备、各类传感器和摄像头上传的田间土壤、农业气象、田间空气温度与湿度、作物长势、病虫草害预警等信息,并通过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智能决策,进一步减少人工参与,达到种植效率最大化。

  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已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实施发展绿色、高效、集约农业的最重要途径。许立表示,雅丰农场计划将剩余土地陆续改造为智慧农场,实现农场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全过程信息化、自动化,让现代农业的科技之光造福一方。(记者 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