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中飘出浓浓年味 沙溪老店日卖糕点上千斤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茅丽亚
时间:2015-01-30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忙年,现在是我们一年中生意最好,最忙的时候,每天从凌晨2点30分开始一直要忙到晚上11点左右。”陆纪平说,他们家的“陆纪玉糖年糕”已做了38年,虽然平时是大哥陆纪玉负责经营管理,但每年忙的时候,他都会来帮忙。
猪油白糖糕、赤豆糕、核桃糕、白糖糕、红糖糕、桂花糕……说起家里的糖年糕,陆纪平颇为自豪地说,虽然自己家的店面在沙溪古镇上丝毫不显眼,但凭着30多年形成的口碑,他们的生意非常好,不仅沙溪当地人喜欢吃,还有不少人从太仓市区专程赶来上门订货呢。一天下来,各种糕点起码要卖出五六百斤,生意好的时候,甚至要卖到一两千斤!
“蒸年糕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抛开经验、技巧、火候等基本功外,我们的用料讲究也是口碑好的关键。”老陆说,首先,做糕的原料一定要精心选择糯性强、口感好的上等糯米,磨成糯米粉,为了保证口感的柔软,米粉磨得越细越好。至于馅料就更讲究。如做猪油白糖糕的时候,要先把好的猪板油进行处理,去掉上面丝丝缕缕的外皮,用刀切成两厘米宽的一小条,放在糖里腌制一个月。然后,才能拿出来使用。猪油的香味,白糖的甘甜、糯米的黏柔……只有这样,蒸出来的猪油白糖糕才会色泽光鲜,口感柔软、香甜可口。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对吃的要求也更高,糕点不仅要好吃,更得吃得健康。陆纪平告诉记者,由于糖分和油脂相对较高,现在购买猪油糕的人明显减少了。大家更多地会选择配有核桃、板栗、杏仁、红枣等各种果仁的糕点。
年糕在太仓是逢年过节最常见的点心,插秧时节有撑腰糕,吃了腰不酸;重阳节蒸的叫重阳糕;结婚喜事蒸的糕上有“喜”字;造房子上梁时,糕上有“福”字。当地一位顾姓老居民的话颇具代表性,由于怕麻烦以及各种条件的限制,现在自己蒸糕的人家越来越少,很多人都会来这里订做,这就应了那句老话“腊月不蒸糕,过年没味道”,家里备好蒸糕,更是祈愿儿孙们家庭、事业、学习“年年高”。
洗米、浸米、磨粉、榨粉、擦粉、蒸粉、舂粉、揉粉、制糕等工序,做成的年糕干燥适度能久藏不腐,蒸(烧)后入口软滑不黏牙齿……对此,多年热衷地方民俗研究的市民龚先生说,太仓深受吴文化影响,即使在贫穷的古代,过年蒸糕也是必须的。
用他的话说,如今超市里有各种速冻的年糕,尽管做工精细味道各异,仍然吊不起大家的胃口。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在大多数太仓人眼里过年吃蒸糕,不仅是吃一种美食,更多是恪守传统和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太仓独有的年味。(记者 李华/文 姚建平/图)
责编:茅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