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政社互动让群众参与社会治理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茅丽亚 时间:2015-05-28
  太仓市通过法治政府建设和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让“信法不信访”在群众中渐成共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法治的力量日益深入人心。 
  群众更相信让法律“做主”
  “调处一起纠纷,宣传一部法律,教育一方群众。”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最近几年,太仓市信访总量近年来一直在下降。
  让群众信法,就要让他们获取法律知识“零门槛”,把法送到群众身边“最后一公里”。前不久,市司法局就把村(社区)便民法律服务“阳光屋”开进了沪通铁路拆迁安置办公室,为农户和企业的拆迁安置提供法律服务。
  为方便基层群众,市司法局指导浏河镇司法所将便民法律服务“阳光屋”搬进了沪通铁路拆迁安置办公室,设立专门人民调解室,就近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矛盾纠纷调处等一站式法律服务,及时解决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此外,还邀请驻村律师进行专题讲座,对相应的法律法规、拆迁政策、补偿标准开展法治宣传,让群众做到心中有数。据统计,“阳光屋”距今已接受各类法律咨询100余人次,调处拆迁安置纠纷12起,将司法行政职能延伸到了服务民生的第一线,维护了基层稳定。
  “建设法治社会,关键在于帮助老百姓建立法律自觉意识,让老百姓感到法在心中。”市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太仓市进一步健全“四纵三横”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市、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村(社区)法律服务“阳光屋”等法律服务网络建设,构建以政府力量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补充、市场力量为主体的“四纵三横”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阳光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安徽沐阳的陈律师办过不少案件,最近在太仓市代理一起刑事案件时,能够第一时间从太仓市检察院获取有关案件信息,此举让他感触良多。
  “过去阅卷,先要打电话预约,有时候承办人出庭或提审,还要等承办人有空才能去阅卷。现在开通了微信预约和查询,随时都能通过手机查询案件办理情况,预约阅卷时间,让我们少跑很多路。”陈律师说。
  体会到查询便利的还有周先生。他的儿子涉嫌一起刑事案件,周先生专门从山东来到该院。案管中心工作人员先为其查询了案件办理情况,向他发放了便民服务卡,教他在微信上关注太仓检察的公众服务号,使他在家用手机就能了解案件的办理情况,免去奔波之苦。
  不仅仅市检察院,市法院也实现了司法信息公开。此外,今年3月起,太仓市还全面推行行政复议决定书网上公开工作,实施“阳光复议”,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提升行政复议透明度和公信力。
  近年来,太仓市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重要板块纳入全市“十三五”规划,推动政府依法履职,依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政社互动”让群众参与社会治理
  “政府的重大决策,政府部门说了不算,必须严格执行《太仓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廉洁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市法制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凡涉及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应根据需要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或者以其他方式充分听取相关各方意见。
  “以前是责任状,双方就像是上下级;现在改签协议,就变成了伙伴关系。”中区社区主任王金亚说,如今,政府部门要社区办什么事,年前都签好协议,协议里有的,居委会才会去做。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不再大包大揽,而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以及社工的积极作用,形成“三社联动”,拿政府购买的空巢老人养老服务来说,政府让义工联这个社会组织参与运作,这样既培养了专业社工、又发展壮大了社会组织,空巢老人也得到了专业服务,实现了“多赢”。
  今年,太仓市把“政社互动”作为项目来实行,将实行21项“政社互动”重点工作项目,更加突出规范化操作,出台《“政社互动”工作规范指南》、完善镇(区)“政社互动”考评办法、规范“政社互动”载体建设等。
  “今年将创新探索基层协商民主形式、推进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完善‘政社互动’工作的体系架构,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各个项目正稳步推进。(记者 周琦)

责编:茅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