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位优秀机关干部到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6-11-18
  在泰西村社工活动现场,或是日间照料中心,人们总能看到一位年轻人忙前忙后,“那是戴书记,是我们的贴心人。”很多村民脱口而出。
  戴参是苏州和太仓市选派到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的9名机关干部之一。他和其他“第一书记”一样,到村熟悉情况后,立即参与做好群众工作,抓紧抓实党建工作,积极向上争取,为当地村民谋实惠、办实事。
  这些“第一书记”是如何遴选出来的?“选派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就是要充分发挥优秀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性原则强、组织能力强、发展意识强、服务观念强、解决问题能力强是遴选‘第一书记’人选的重要考量。”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对经济薄弱或者软弱涣散村进行梳理分类,紧密结合“第一书记”的部门特点和行业优势,合理选派“第一书记”,最终从财政、人社、国土、住建、交运、水利、农委等部门选派9位“第一书记”,做到科学定人,准确定位,按需派人,人村匹配。
  孟河村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农业村,80后女干部朱红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对于孟河村而言,选派市农委的干部朱红担任“第一书记”显然是正确的。她想到了“娘家人”市农委,在村里建起1000多亩高标准农田设施,先后拆除违法养殖猪棚30多处,对主干道的农房、厂房外立面进行清理、粉刷,开展河道清淤,营造美丽整洁的环境。今年,她把美丽村庄、幸运花海、康康农庄、工厂店整合成游玩线路,在村里的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推介。现在,只要一提起格桑花,大家都会想起孟河村,孟河村也进入了游客的视野。
  朱红帮助孟河村取得了发展成绩,这与市委组织部要求“第一书记”结合村实际情况履行“五个帮助”工作职责是分不开的。通过“五个帮助”,即帮助厘清发展思路、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帮助提供服务指导、帮助支持经济发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着力解决了村级组织运行不规范、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帮结对村实现跨越发展。
  “第一书记”能够履行职责,强大的“后援团”功不可没。“市级财政对‘第一书记’在任期内按照每人每年7.5万元的标准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市里制定了‘四个一’的帮扶举措,通过采取资金帮扶、部门挂钩、干部挂职等形式,实施开发式扶持,明确规定在2016和2017两年帮扶期内,按照每村每年不低于50万元,给予财政扶持,重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相关项目。”璜泾镇新海村“第一书记”冯晓峰心存感激,“我们能够顺利开展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离不开组织的支持。”市委组织部多次与“第一书记”选派单位加强联系沟通,推动选派单位发挥各自资金、人才、项目等资源优势,共同开展扶贫。各单位已累计提供帮扶资金1000多万元,为经济薄弱村加快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如何推动“第一书记”工作高效开展?市委组织部多次召开“第一书记”座谈会,交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疑惑和问题,集思广益,提供解决的方案和方法。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村,与“第一书记”座谈交流,了解工作情况,关心“第一书记”的生活;各派出单位还为“第一书记”办理任职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的生活补贴费,确保“第一书记”顺利开展工作。
  经过严格考核,担任“第一书记”的各薄弱村目前已经全部实现脱贫。(记者 徐盛兵)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