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实现河长治 市级河长巡河每月不少于一次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7-10-31
10月29日,在新七浦塘三里桥段,该河河长巡河时发现40多平方米的沿河违章搭建。经了解,这是附近种植户搭建的简易棚。河长通知执法人员依法对其进行拆除。
“七浦塘拓浚整治后,沿线都进行了截污纳管和绿化美化,基本没有违章搭建和排污现象,河长巡河的主要工作是防止沿河违章、畜禽污染和工业污染的再出现,从严加强监管。”七浦塘沙溪段的河长助理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河道管理,今后主要是采用河长巡河长效管理机制,从而实现河“长治”。
7月初,各级河长认河、巡河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我市的市、镇(街道)、村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已正常运转。市、镇均出台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河长制工作办公室,市级以上河道河长公示牌安装到位。我市基本形成一河一档案,一河一对策,一河一办法,一河一河长,条条河道有人管、段段河道有人养的河道整治长效管理格局。
据了解,各级河长主要负责相应河道的管理、保护、治理工作,包括河道管理保护规划的编制实施、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道综合功能提升等。
在河长制推行过程中,我市坚持因河制宜,实施“一河一策”,针对不同河道功能特点以及存在问题,由河长牵头组织编制“一河一策”工作清单,制订年度任务书,提出时间表和路线图,有序组织实施。另外,重点开展专项检查和集中治理,对非法侵占河道水域的违章建筑、畜禽养殖排污、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业污水排放、违法捕捞等突出问题依法清理整治。
目前,市、镇两级河长首轮巡河工作基本完成,对分管河道的河面保洁、水体颜色、入河排污口及河道整治工程进行全面巡查。各条河道“一河一策”实施办法也在逐步落实之中。据了解,根据市河长制相关机制,要求市级河长每月巡河不少于一次,镇级河长巡河每月不少于两次,村级河长巡河每月不少于四次,各河长要坚持做好河长日记的实时记录。
利用无人机等高科技对河道巡查。无人机巡查不仅效率高,更重要的是,巡河不再有盲区。市河长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河道众多,靠人力巡查,费力不说还总会留下死角。“一些河道环境复杂,车开不到、船也驶不进,巡查起来很不方便。”这位负责人说,用上无人机后,过去看不到、到不了的地方都在监控中,河道巡查实现全覆盖。另外,市河长办正在研发智能巡河APP,河长可通过手机完成巡查签到、发现问题“随手拍”并交办、整改等工作,实现巡河数据及时采集、河道状况快速更新、上报问题快速处理;实现科学考核河长巡河工作;实现巡河工作正规化、常态化管理。
面对农村水环境治理中“点多面广,资金、技术、人才缺乏”等难点,我市高新区、城厢镇等镇区引入第三方合作机制,帮助进行河道数据收集整合,让村级一河一档案更详细。
截至目前,部分市、镇两级河长开展多轮巡河工作,市级河长将针对巡河过程中发现的黑臭水体、设施损坏、漂浮物较多等问题,联合市住建局、水利局、环保局、河长助理单位等进行现场调查,以专家认证、工程治理等方式积极探索水域治理方法和整改方案,并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综合治理,积极履行河长职责。(记者 周琦)
“七浦塘拓浚整治后,沿线都进行了截污纳管和绿化美化,基本没有违章搭建和排污现象,河长巡河的主要工作是防止沿河违章、畜禽污染和工业污染的再出现,从严加强监管。”七浦塘沙溪段的河长助理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河道管理,今后主要是采用河长巡河长效管理机制,从而实现河“长治”。
7月初,各级河长认河、巡河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我市的市、镇(街道)、村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已正常运转。市、镇均出台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河长制工作办公室,市级以上河道河长公示牌安装到位。我市基本形成一河一档案,一河一对策,一河一办法,一河一河长,条条河道有人管、段段河道有人养的河道整治长效管理格局。
据了解,各级河长主要负责相应河道的管理、保护、治理工作,包括河道管理保护规划的编制实施、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道综合功能提升等。
在河长制推行过程中,我市坚持因河制宜,实施“一河一策”,针对不同河道功能特点以及存在问题,由河长牵头组织编制“一河一策”工作清单,制订年度任务书,提出时间表和路线图,有序组织实施。另外,重点开展专项检查和集中治理,对非法侵占河道水域的违章建筑、畜禽养殖排污、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业污水排放、违法捕捞等突出问题依法清理整治。
目前,市、镇两级河长首轮巡河工作基本完成,对分管河道的河面保洁、水体颜色、入河排污口及河道整治工程进行全面巡查。各条河道“一河一策”实施办法也在逐步落实之中。据了解,根据市河长制相关机制,要求市级河长每月巡河不少于一次,镇级河长巡河每月不少于两次,村级河长巡河每月不少于四次,各河长要坚持做好河长日记的实时记录。
利用无人机等高科技对河道巡查。无人机巡查不仅效率高,更重要的是,巡河不再有盲区。市河长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河道众多,靠人力巡查,费力不说还总会留下死角。“一些河道环境复杂,车开不到、船也驶不进,巡查起来很不方便。”这位负责人说,用上无人机后,过去看不到、到不了的地方都在监控中,河道巡查实现全覆盖。另外,市河长办正在研发智能巡河APP,河长可通过手机完成巡查签到、发现问题“随手拍”并交办、整改等工作,实现巡河数据及时采集、河道状况快速更新、上报问题快速处理;实现科学考核河长巡河工作;实现巡河工作正规化、常态化管理。
面对农村水环境治理中“点多面广,资金、技术、人才缺乏”等难点,我市高新区、城厢镇等镇区引入第三方合作机制,帮助进行河道数据收集整合,让村级一河一档案更详细。
截至目前,部分市、镇两级河长开展多轮巡河工作,市级河长将针对巡河过程中发现的黑臭水体、设施损坏、漂浮物较多等问题,联合市住建局、水利局、环保局、河长助理单位等进行现场调查,以专家认证、工程治理等方式积极探索水域治理方法和整改方案,并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综合治理,积极履行河长职责。(记者 周琦)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