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同频共振,奏响高质量发展主题曲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郭惠红
时间:2020-09-30
——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太仓作为”系列报道之六
9月25日,娄江新城建设指挥部成立。这是太仓城市建设进程中的里程碑时刻,也是太仓为抢抓机遇、搏击未来而亮出的大招重拳。
当下,气势如虹的长三角大地上,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在加速形成。临沪而建的娄江新城将承担起太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和生力军的重要角色,带领太仓融入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引领太仓全域面向未来、筑梦未来。
■从“C位”谋跨越,实现资源转化、优势重构
“太仓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期。”这是市委、市政府对太仓发展形势作出的科学研判。
机遇从何而来?长三角一体化就是最大机遇之一。
长三角三省一市,上海是龙头。太仓紧邻上海,同样身处最受关注的“C位”。且在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太仓的独特地位越发凸显。
背靠上海和苏州,高铁太仓站联通了上海与江苏这两块充满活力的土地。随着嘉闵线城际铁路延伸至太仓、“5+1”铁路网络加速构建,太仓“江苏对接上海重要枢纽门户城市”的定位更加名副其实。
枢纽门户城市的四通八达,首先给太仓带来了交通出行的便利,特别是已经开通的沪苏通铁路,让沪太两地通勤更加高效,资源要素的流通更便捷,太仓融沪时代更进一程。
长三角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应该看到,交通线背后是人才线、产业线、科技线、民生线,是能够汇聚高质量要素的资源廊道。
除却区位与交通优势,更多重大项目在太仓积蓄势能。“双一流”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在太仓布局校区和研究院;中外合作办学的领先高校西交利物浦大学在太仓建设校区,两所定位风格相异的大学,将为太仓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也将通过产学研合作,直接带动航空制造等产业发展。而由国内两大龙头企业倾力打造的复游城、恒大文旅城等项目,将在长三角乃至全国旅游版图上标注太仓方位,有效增加我市文旅产业高端消费供给。
高校、高铁、高层次人才以及高端项目汇聚碰撞,太仓已然成为新一轮发展中资源最密集、优势最明显的地方之一。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在发展过程中,谁认识机遇早,谁顺应机遇快,谁把握机遇态度坚定、行动果敢,谁就能掌握主动、争得先机;反之,面对机遇视而不见、漫不经心,任由擦肩而过,就会处处被动、受制于人。
当然,机遇背后也暗藏竞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风云际会,势必书写一段赶超跨越的时代征程。如何利用好优势,挖掘高端资源的潜力,将其转化为竞争的武器、攀高的阶梯,是全市上下必须答好的一道课题。唯有保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抓机遇、抬升标杆,以更大格局、更宽视野谋划发展定位,坚守使命担当,加快机遇转化、优势重构,才能使太仓真正抓好新一轮机遇期,增创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从“大”处做文章,加快补齐短板、提升能级
太仓期待在大势中雄起,太仓笃定在机遇中腾飞。
不可否认,与苏州其他兄弟县市相比,我市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经济规模也不占优势。但近年来我们的一系列大动作,让大家对太仓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根据上半年的统计,今年无论是列入省重大项目的个数、投资额,还是列入苏州市重点项目的当年投资量,太仓都抢了苏州市“头筹”。
这是我市抢抓发展机遇作出的努力,也将是太仓今后前行的自觉要求。
去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太仓被明确提及三次,包括嘉昆太区域合作、太仓港、太仓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这意味着太仓正在全力推进的融入上海、以港强市和对德合作“三篇文章”,实现了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
同年10月,太仓全市动员大会上传出的话语掷地有声:更加鲜明地高高树起“发展是第一要务”这面大旗,把“四大(树立大目标、扛起大责任、展现大担当、推动大发展)、两提(提升产业能级、城市能级)、一进(排名进位次)”的口号喊出来、干起来,凝心聚力闯出一片改革发展新天地。
每年工业投资力争200亿元,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40%……展开太仓工业经济加速发展的蓝图,一个个数字正在变成现实。未来3年,还计划新增5亿元以上项目50个,10亿元以上项目40个,百亿元项目1至2个;用2至3年时间,GDP百强县排名上升1至2位。未来2至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产值每年增速高于周边县市,占苏州比重均达10%以上。
树立目标要有“大”的追求,推动发展要有“大”的作为,改善民生要有“大”的情怀,干事创业要有“大”的担当。今天的太仓,正在更高坐标系中提升发展标杆,在更高参照系中提升竞争能力。太仓将以更大的格局、视野和魄力,力争建设得更大气、更有爆发力、更有竞争力。
■从“实”字下功夫,持续开放创新、再攀新高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再一次为长三角一体化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今天的太仓,正踏着一体化发展的鼓点,从“实”字上下功夫,向着更高水平的一体化发展奋进。一方面,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突出对接“大虹桥”这个重点,全面统筹谋划互利共赢的合作领域、重点工作,加大各层面交流互访力度,不断提升发展紧密度、协同度、融合度。同时,积极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加快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强化与上海新能源汽车、大飞机、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对接协作,构建与上海协同配套、融合互补的产业、研发和人才引育体系,打造上海科创产业的重要功能区。
另一方面,深化以港强市战略,坚持港口、港区、港城三位一体,用好空间、平台、产业三大优势,在更高起点上增强太仓港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推动港口“流量”转变为经济“增量”。做亮对德合作品牌,坚持城市全方位合作理念,巩固放大对德合作知名度与影响力,努力把对德合作打造成国家级层面品牌平台。
在国家战略规划的同频共振下,融入上海、以港强市和对德合作“三篇文章”为太仓的高质量发展释放出巨大能量。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 太仓主动作为,大胆突破,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在融合发展中奋勇前行。
潮起江海,勇立潮头,宏伟蓝图谱新篇。我们只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发挥太仓的比较优势,凝聚更强大的合力,就一定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鹏程万里。(记者 戴周华 刘少树)
责编:郭惠红